商都鄭州迸發“博物館力量”

鄭州發布郑州之窗2022-08-22 16:39:00

金秋九月,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將在如意湖畔精彩綻放。這場與博物館相關的盛會令人無比期待。

厚重文化鑄就古都鄭州的靈魂。作為城市曆史文化的重要體現,博物館是營造和增強城市深厚曆史文化底蘊、推動城市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曆史文化傳承意義的博物館堪稱人們解讀一座城市曆史記憶的“百科全書”。近幾年,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嶄新博物館,讓商都鄭州迸發出強勁的“博物館的力量”。

鄭州博物館

博物館讓鄭州頻添文化新名片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世界曆史都市聯盟成員,也是黃河、大運河、長城三大國家文化公園戰略綜合疊加的國家中心城市,文物資源分布密集、價值突出、鏈條完整、傳承有序。如何讓陳列在綠城廣闊大地的遺產“活起來”?

據市文物局負責人介紹,2019年,該局出台《鄭州市博物館事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提出全市博物館建設目標:計劃到2021年,全市打造博物館100家以上,市域內從3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發展到10萬人擁有1家博物館,著力打造全市特色鮮明、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博物館體係。目前,全市博物館體係初步形成,建築麵積14.7萬平方米的鄭州博物館新館,建築麵積7.5萬平方米的鄭州市商都遺址博物院、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博物館相繼對外開放,仰韶文化博物館、黃河國家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等項目建設正在積極推進。中原金融博物館、中國糧食博物館、鄭州環保教育博物館等一批專題性行業博物館已相繼建成開放。

鄭州博物館大象化石

除了國有博物館,近年來,眾多頗有特色的民間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形成斑斕多彩的新生代博物館風景線。鄭州大象陶瓷博物館、鄭州城外城陶瓷藝術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鄭州山海硨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三級博物館,由5家備案博物館組成的大信博物館聚落已經建成開放。

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全力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一批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建設。今年9月,第九屆“博博會”將在鄭州精彩綻放。

博物館成為市民周末好去處

2021年4月30日,隨著鄭州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古都鄭州再添全新的文化地標。走進該館南門一樓大廳,隻見一麵長達70米、高8米的大型浮雕牆映入眼簾,浮雕以群像形式展示了黃帝、大禹、商湯等46位鄭州曆史文化名人以及曾在鄭州建立不朽功勳的名人形象,讓觀眾對厚重鄭州有了深刻的感受。該館從一樓到四樓共設置21個展廳,規劃各類展覽20個,涉及青銅器、瓷器、書畫等20多個門類,其中不乏具有代表性的精品文物。該館的全新亮相,不僅讓市民周末多了好去處,也為鄭州增添全新的文化名片。

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1日,鄭州博物館開放一周年累計接待觀眾近44萬人次,收獲線上流量逾百萬,多次衝進全國熱搜百強榜單;共推出大小展覽30餘個,受到業界內外好評。經過提升完善後,今年7月26日,生動展現巍巍亳都燦爛曆史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正式麵向公眾開放,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也同時開館。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彩陶雙連壺

鄭州商代都城是公認的商代早期王朝都城,它代表的商文明集合了國家、城市、青銅器、文字四個文明要素,在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據重要地位。提升完善後的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通過數字化布展、現代化聲光電技術生動展現出巍巍亳都的厚重與多彩。其建築創意根植於商文明,呈現出商代文明“金玉共振”“如珠如玉”的文化內涵。建築整體與城垣緊密結合,融入商城遺址公園中,體現出當代遺址博物館的專業性與開放性。

近日,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仰韶文化博物館實現主體封頂,博物館進入精裝修等施工階段。這意味著,國內首個全麵係統展示仰韶文化的平台、一座穿越幾千年展示先民生活的標誌性文化場館呼之欲出,鄭州將再添一個文化新地標。

多彩活動生動演繹厚重文化

據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鄭州文博係統文化活動更加鮮活多彩,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鄭州二七紀念館被評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被評為“全國中小學校外研學教育基地”和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基地”。鄭州博物館被評為首批“河南省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基地”。2021年,全市博物館共舉辦展覽195個,開展社教活動578場,參觀人數近400萬人次。

2021年9月30日,“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啟幕,共展出金銀器、鼻煙盒及微型馬賽克等精美藝術品90件套。這是吉爾伯特夫婦享譽世界的精品收藏首次來華展出,為大家生動詮釋了歐洲宮廷藝術的演變過程。

今年5月18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結果揭曉。在39個獲獎展覽項目中,鄭州博物館的“微觀之作——英國V&A博物館館藏吉爾伯特精品展”喜獲“國際及中國港澳台合作獎”。當天,圍繞2022年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的力量”這一主題,鄭州博物館推出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吸引眾多市民前來參與。

鄭州山海硨磲博物館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第17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增強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鄭州博物館、二七紀念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等多家文博單位紛紛推出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鄭州二七紀念館組織開展鄭州近現代文物遺跡係列宣傳活動。該館在官方微信公眾號連續推送花園口黃河掘堤處、黃河第一鐵路橋舊址、黃河博物館舊址、董天知故居等5處具有代表性的鄭州近現代文物遺跡背後的故事。

在鄭州博物館嵩山路館,不少市民欣賞著紙質、陶瓷、青銅器保護修複成果展。通過“講座+手工製作”方式,工作人員還為觀眾講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設定初衷。鄭州博物館文翰街館則結合“天地之中”展廳,介紹“天地之中”建築群的曆史與發展,以及中國鮮明獨特的宇宙觀和審美觀。

鄭州市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聯合鄭東新區教文體局拍攝製作三期文博知識短視頻,通過微信公眾平台進行推送。雙方采用線上直播形式,借助抖音平台對大家進行文博科普和宣傳,深挖大河村遺址背後的故事,講好仰韶文化故事。

走進鄭州博物館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分館,不少市民觀看滎陽故城、滎澤縣城隍廟、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宣傳展板,傾聽講解員為大家講述文物保護知識。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數字賦能讓文物“活起來”

今年7月26日,隨著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煥新開放,作為河南省首個不可移動文物在博物館展示的沉浸式特展項目,《雕畫漢韻——尋找漢夢之旅》數字展也在該院啟幕。半個多月來,該展覽吸引一批又一批市民前來免費參觀。

近日,市民黃華帶著8歲的兒子來到位於該博物院一樓臨展廳的展覽現場,宛若穿越時空隧道,走進繁華的漢代。看著兒子興奮地在展區體驗著高科技帶來的曆史穿越感,黃華深有感觸地說:“這個展覽讓我們瞬間穿越到漢代了。”

“舉辦《雕畫漢韻——尋找漢夢之旅》數字展是我們博物院探索數字化的有益嚐試,為博物院數字化技術實現文物活化利用按下了啟動鍵。”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負責人告訴記者,該院展廳分為序廳、4個常設展廳、1個臨時展廳和1個4D影院。基本陳列展“巍巍亳都,王都典範——鄭州商代都城文明展”分7個單元,分別是“文明搖籃、玄鳥生商、巍巍商都、大邑商都、四方之極、生生不息、守望保護”。在布展方麵,該院充分利用沙盤模型、場景複原、藝術作品、多媒體技術、聲光電技術等手段,向觀眾生動解碼中國早期文明的千年根脈。

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巨幅環形浮雕

如何推進數字科技與鄭州文博係統的深度融合?7月19日,市文物局與鄭州聯通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由雙方建設的5G智慧文博實驗室同時揭牌。

按照協議,本著發展、共贏、平等、互利和“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原則,雙方將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係,采用“互聯網+”開展鄭州數字化文物、數字化博物館、數字化展示等多項鄭州文物數字化創新業務合作,共同推動文物產業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全麵實現鄭州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產業數字化轉型。

放眼鄭州,一座座博物館如同一所所“大學校”,彰顯著“博物館的力量”,向人們生動展示著古都鄭州的輝煌曆史與光榮夢想,連接起更加美好的現在和未來。

鄭報全媒體記者成燕/文李焱實習生尹金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