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之濱 雄城隆起

一帶一路郑州日报2021-07-03 16:03:20

 

  中鐵裝備自主研發的盾構機領跑世界

  本報記者 王文霞 侯愛敏 覃岩峰

  淩晨3點一刻,56歲的張菊花習慣性醒來,起床穿衣出門,十分鍾後,與住處一路之隔的胡辣湯門店內,張菊花麻利地打火,開始一天的營生。這樣的日子,張菊花和愛人過了30多年。

  80年代就來鄭經營胡辣湯店的兩口子,靠勤勞的雙手分享了城市發展的福利,“在鄭州買了三套房,再幹兩年就准備退休了。”由曾經的“鄭漂”,到鄭州的一員。千千萬萬個張菊花在這座城市勤勞致富、實現夢想,也成為城市發展巨變的參與者、記錄者、見證者。

  從曾經黃河之濱的小鄭縣,到今天體量過萬億、在全國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中心城市,濃墨重彩,鏗鏘巨變,離不開每個鄭州人的付出,更是所有鄭州人的驕傲和榮光。

  城市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1948年鄭州解放,城市百廢待興,人們建設新家園的熱情空前高漲。1954年,省會遷鄭,曆史機遇的青睞為鄭州插上騰飛的翅膀。在黨的領導下,經過新中國成立7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鄭州的變化翻天覆地,成就更是萬眾矚目。

  令人鼓舞的高亢音符與這座城市的發展一路相伴。尤其進入新世紀,鄭州跑出了自己的發展“加速度”。2015年以後,鄭州經濟總量以一年一個千億台階的節奏,跑步向前。2018年,鄭州成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破十萬“三大突破”,奠定了全國全省大局中的“鄭州位置”,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鄭中心”,成功邁入特大城市行列。

  近幾年,國家中心城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釋放空前的利好效應,鄭州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履鏗鏘、成就卓然。

  城市首位度不斷提高。鄭州GDP占全省比重由2015年的19.8%上升到2020年的2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5年的20.9%上升到2020年的22.6%;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比始終保持在30%以上;進出口總額占比始終保持在70%以上。

  鄭州成功躋身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擁有超百億級企業13家,智能手機約占全球1/7,宇通客車產量約占全球1/8,速凍食品約占全國市場60%以上,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持續強化。

  2020年,極不平凡。新冠肺炎疫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鄭州堅定扛起職責使命,積極應對風險挑戰,以自身實力經受住了考驗,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發展穩步複蘇、持續向好。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智能手機、宇通客車、中鐵盾構等一批鄭州創造、鄭州品牌快步走向世界,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

  2020年9月15日, “鄭州中原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同時揭牌。揭牌當天,複星國際、上汽集團雲計算軟件研發中心、深蘭人工智能生態基地、APUS全球第二總部等入駐中原科技城首批60個項目進行集中簽約,總額超過1100億元。

  目前,中原科技城簽約入駐項目突破110個,簽約落地阿裏中原總部、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上汽集團雲計算軟件中心、58科創等頭部企業。同時,中原科技城通過創新設立中英、中德和中新(新加坡)等國際離岸創新中心,打通國際人才引進通道,通過“項目引才、以才引才、平台育才、活動聚才”等多項舉措,累計認定各類高層次人才850餘人,海外和海歸高層次人才70餘人。結合軟件人才培養計劃,招攬軟件開發人才1700餘人。

  一座科創“新城”正在鄭東新區強勢崛起,成為頭部企業、大院名所、科創企業和科創人才投資河南的首選地,鄭州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強勁引擎。

  來自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7%,分別高於全國、全省3.9個、10個百分點。從主導產業看,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25.7%,高於規模以上工業4個百分點。

  國際樞紐門戶通達世界

  鄭州被喻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積極做大優勢文章,從國家首個航空港實驗區落戶,到國家中心建設中的“國際樞紐”定位,譜寫出“樞紐+開放”的絢麗新篇章。

  走進深夜的鄭州機場,一片燈火通明。如今這裏的航空客貨運規模已經坐上中部地區的頭把交椅。成為引領中部、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空中經濟廊道。蘋果手機、法國賽馬、歐洲的鮮花、新鮮海產品……或從這裏起飛,或在這裏落地,與世界各地的往來頻繁緊密。開通運營7年的 “空中絲綢之路”,目前引進全貨航公司8家,新開航線17條、通航城市21個。

  中歐班列(鄭州)集疏網絡覆蓋30多個國家13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夥伴超6000家。跨境電商業務輻射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海上絲綢之路”把“出海口”搬到家門口。不沿邊、不靠海的鄭州,依托蓬勃發展的四條絲路,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崛起為中西部地區開放新高地。

  以鄭州為中心,2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和市場,2小時高鐵圈覆蓋4億人口的生活和消費,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向鄭州集聚。曾經的小鄭縣名不見經傳,今天鄭州的 “朋友圈”遍布四海。

  美麗城市共建共享

  海外留學回國的趙女士,選擇在鄭州創業安家。趙女士說,做出這個選擇,一是鄭州國際航空貨運的快速發展,十分契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二是鄭州高鐵十分便捷,鄭州成都兩地之間“切換”十分方便。

  除了交通優勢,良好的城市風貌、便捷舒適的居住體驗,也成為留住趙女士的軟實力。“十三五”時期的五年間,鄭州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風貌綻放新姿,綜合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軌道交通由線成網,進入網絡化運營時代,運營裏程達206公裏。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全市整治提升老舊小區1374個。全市建成公園、微公園、小遊園400個,新增綠地2813萬平方米,城市“序化、潔化、綠化、亮化”水平不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油然而生。

  優化城市營商環境持續加碼。目前鄭州已經實現2110項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占比90%;1756項“一次不用跑”,占比80%。依托政務服務網、“鄭好辦”,上線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事項544項。

  前不久公布的鄭州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鄭州以1260.1萬人的常住人口數量,躍居全國城市第10位、中部地區第一。人口數量在全國的排位,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前移11位;397.4萬人的十年人口增長量,居全國城市第5位。處於曆史最好發展機遇期的鄭州,展現出超強的人口吸納力,綻放出蓬勃的發展活力。

  從70多年前的小鄭縣,到今天的國際大都市,鄭州以自身實踐書寫著中原大地的發展傳奇。行進在高質量發展征程上的“國際鄭”,正加速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本版圖片為本報記者 丁友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