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师聚郑 献计城市发展
聚焦2018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
好的声音总能引发共鸣,好的设计总能提升城市品位。昨日,2018首届郑州国际城市设计大会主旨报告会在郑州会展中心举行,宽敞的轩辕堂大厅被3000余名参会者挤得满满当当。
宋春华、何镜堂、王小东、王建国、孟建民、朱子瑜、矶崎新……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齐聚郑州,纷纷登台发表主题演讲,为城市设计引领城市发展贡献智慧,全国各地与会者云集如意湖畔,共享这场城市设计领域最高端、最前沿的思想盛宴。
塑造各具特色城市风貌
随着城市发展,人们对城市的硬件、生态、管理品质,以及风貌、形象和美誉度、知名度都有了需求,“千城一面”开始被诟病。抓住快速城镇化的重要机遇期,为不同类型的城市塑造出各具特色的城市风貌,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成为大会共识。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表示,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就是指它特有的山水界面、空间格局、形象面貌、风格气质和精气神韵,要展示出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艺术魅力。塑造特色风貌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纠正扭曲的风貌评价标准,提高创新意识、原创能力和创新水平,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和经验。 他认为,世界各地的优秀城市形态各异、风情万种,但都离不开“积极的设计引领”。中国要遵循这一规律,通过总体规划的前瞻管控,城市设计的统筹协调,精品单体建筑的支撑,公共艺术的点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继黑川纪章之后,日本国际建筑大师矶崎新成为郑东新区的城市总设计师,多次往返郑州和日本之间,对于郑州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表示,城市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民拥有美好的城市,能够让大家在这个城市中间拥有幸福的生活、愉悦的感受和美好的记忆。因此他在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城市设计中,便加入了“庆典舞台”的概念和元素。
矶崎新希望,未来的龙湖金融岛不仅是金融功能的聚集,而且是中原人气的中心,成为郑州的骄傲,能够吸引郑州和全国各地来的群众在这里观看演出进行水上庆典,拥有美好的生活记忆。
建筑师要有工匠创新精神
对于现场院士专家来说,塑造新时代的城市特色风貌需要城市设计、建筑师勇挑重担,久久为功,推进创新。
“这次大会的主题叫‘塑造新时代的城市特色风貌’,这对我们来讲是一项使命,更是一份责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规划的补位,在城市规划体系当中,应该有城市设计的一个明确的技术定位,同时在城市建设管理的管控机制当中,应该给城市设计一个管控的地位,此外,城市设计作为一个平台,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建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重大文化建筑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更是城市重大事件记忆的载体。文化建筑的风格和品位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征、素质和追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何镜堂认为,文化建筑创作还必须有匠人的精神。匠人的精神,首先是一种对建筑创作的热情、热爱和激情。同时,匠人精神又是一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设计作品的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设计态度。
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建筑师,面对这些重大变化,应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高质量文化建筑设计,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同样,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王建国看来,建筑师群体完全可以通过城市设计的专业平台,在有效营造“精致、雅致、宜居、易居、乐居”的城市人居环境中发挥积极能动而富有实质意义的作用。
让未来城市更宜居更智慧
对于城市设计来说,“未来已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且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让城市设计更加满足群众需求,与会专家研究思考中,又充满着信心。
展望未来,盖里·哈克认为网络的发展会给城市设计带来巨大变化。他表示,未来会发生很多改变。可能路上会有更多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有对地下物流通道的更多需求,这对于城市设计师来说都意味着新的挑战。人们越来越多的消费开始在家中、在工作场所发生,而不再像过去那样赶到某个商业区再消费,这种变化对商业区的设计和工作场所的设计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设计者做更多的改变和创新,迎合时代发展。
“未来的城市都是智慧的城市,智慧建筑就是智慧城市的细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孟建民说,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000多个,我国的智慧城市试点也将近500座,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大型智慧城市群,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智慧城市最火热的实践国家之一。“智慧城市的宗旨在于提升人的满意度,人对城市、人对建筑的满意度,为人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他认为, 在这样高速发展情况下,应该以本原设计为指导,利用智慧化技术,从健康、高效和人文三个方面来规划和设计建筑应用的系统,将建筑与智慧化有效结合,更好地服务于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小东则认为,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每个国家地区的特殊性,使得城市千变万化。不管田园式的山水城市,现代化高科技的超级大的城市空间,都需要对城市工程做动态的数字化管理。他提出能够建立城市工程学,或者叫工程城市学,来培养城市工程数字的专业人才,助推城市设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