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位大咖解读“郑马”内涵:盛会提升古都软实力
郑马姓氏跑团旗帜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 图
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盛况 安涓 图
“郑州银行杯”2019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将于今秋十月鸣枪开跑,届时,从CBD到CCD纵贯城市东西的郑马赛道上的诸多城市地标,将以另一种方式向国内外跑友讲述郑州的前世今生。
当巴黎、纽约、北京、上海还是一片荒原的时候,郑州便以天下望归的宏大气势筑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都市——商城。3600年后的今天,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以大都市区建设为带动,郑州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一马当先,积极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让郑州与全球互联互通、共享共赢。国际化的商都,“朋友圈”越来越大,尤其需要国际化的“会客”方式,“呼朋引伴”、表达自我。作为城市“专属”马拉松,郑州国际马拉松赛不仅仅是一场竞技赛事、一次健身活动,还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体味城市的精神之旅,更是一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文化盛宴。郑报全媒体记者苏瑜 实习生 安歆
与时间赛跑
回到姓氏文化原点,重塑家族精神和民族信仰
诸多配套活动让郑马升级为一场文化盛宴
“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的举办是成功的,它不仅是一场体育比赛,更是一场文化盛宴。”知名学者、导演黄海碧说,去年他作为嘉宾之一参与赛事直播间访谈,深切地感受到一场马拉松给城市带来的活力与影响力。
黄海碧回忆说,央媒、卫视、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直播,全面展示了城市地标景观,文庙、商城遗址、河南省博物院等郑州的文化古迹、风景名胜组织拍摄系列的城市宣传片向海内外跑友展示了郑州的魅力,姓氏跑团、感动中国人物跑团、赛事微拍团、中国马拉松摄影展、郑马摄影大赛等诸多的活动更是让这场马拉松升级为一场全城瞩目的文化盛宴,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
“首届马拉松将郑州的城市文化历史印记和郑州精神不断融入赛事直播中,使受众看到国际化的马拉松赛事与郑州3600年商都文明和‘国际枢纽’之城的发展新貌,使参赛选手感受中国郑州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魅力。”黄海碧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2019年是个重大而喜悦的年份,相信今年的大赛会更加精彩。”
今年郑马继续突显“姓氏马拉松”亮点
记者从大赛组委会了解到,为了突显郑州“姓氏之都”的城市内涵,今年特别围绕“姓氏马拉松”赛事亮点,策划了相关赛事配套活动。“姓氏百科”小知识科普连载将利用郑马平台,追根溯源各姓氏的起源故事与演变历史等,按2019郑马报名人数排序,每日一更;待赛事抽签结束后,对参与赛事报名的相关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姓氏作为其中一个分析项目。另外,组委会还将在全国各地联合组建一支涵盖各领域精英的“姓氏跑团”,于国庆期间远赴大漠寻根探源,让郑马的印迹在丝路之上传播中原文化、郑州故事。这支“姓氏跑团”将于10月13日载负着大漠英姿奔跑在郑马的赛道上……
“探寻根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百家姓主题电视剧《龙族的后裔》总导演、郑马·姓氏跑团发起人张清认为,回到姓氏文化原点重塑精神和信仰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由于种种原因,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家族文化的传承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家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常常被忽略。直到近些年来,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回到姓氏文化的原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智慧,从先祖先贤身上汲取力量,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且急需的。”
在“百家姓”的马拉松赛道上,张清已经深耕了15年。“这是一场需要全员参与、没有终点的大赛,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进来”。
“天地之中,老家河南”已成为河南对外宣传的响亮名片,列入国家中心城市的省会郑州,也正在依托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全力打造“中国姓氏之都”,“姓氏马拉松”主题将有助于郑州国际马拉松赛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诸多的马拉松赛中脱颖而出。
与极限赛跑 肩负振兴中原的重任,持续提升城市软实力
郑马磨炼郑州人的精气神儿,让郑州更有活力
“郑州国际马拉松赛是在用世界通用的语言塑造郑州新魅力。”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朱世欣说,随着经济发展,对城市发展的要求越来越精细。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管理成为新时期城市间竞争的重要软实力。马拉松比赛代表着和平、勇敢、爱国等积极意义,在全世界具有广泛接受性。用世界通用符号融入世界,是郑州智慧的选择。
“2018年,郑州市实现了三大突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郑州作为全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迈出标杆性的一步。未来,追求内涵式发展,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郑州,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照亮、引领河南乃至全国的文明发展水平,是郑州下一个历史重任。体育比赛,往往代表着年轻活力、公平对等、积极合作等内涵,这与大都市需要的市民文化不谋而合,郑州国际马拉松赛让郑州人磨炼这种精气神儿,让郑州更有活力。”朱世欣认为,郑马为郑州的国际范增加了元素,这是郑州为中国发展在担当。
“郑州是八大古都之一,但是人们过去往往还是把郑州定位为商贸之都。郑州有责任抓紧找到自己的城市灵魂,找到自己的文化突破点,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支撑。”朱世欣一针见血指出目前固化的郑州城市形象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身份极不匹配,并就提升城市软实力提出建议。
“郑州马拉松是郑州的一次良好尝试,下一步要积极思考如何把赛事多元化,结合市民生活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一个充满魅力的城市一定是充满人情味的精细化管理城市,郑州马拉松比赛,离不开政府、社团、企业、市民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是社会治理能力的一次展示,也是郑州内涵式发展的制度保障,让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城市。郑州马拉松比赛,是对郑州城市发展有价值的一次尝试,值得大家珍视并发展好。”朱世欣说。
马拉松运动直抵人性精神
在如何“抓紧找到自己的城市灵魂”上,知名学者、作家程韬光有着深入的思考。多年来,他一直奔跑在研究唐诗和弘扬唐诗精神的“马拉松”赛道上,期冀着将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的诗文思想与当下结合,努力去唤醒一个民族辉煌的梦境。
“去年,我应邀担任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的主持嘉宾之一,迄今脑海里还回荡着山呼海啸般的‘加油’声。是什么样的文化情结让万千的跑友尽情挥洒着豪迈和激情?我觉得一定不仅仅是坚持不懈的生命律动、诗和远方。马拉松运动一定在指向生命中更辽远的东西。”
当程韬光再次穿越时空,感同身受着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的精神世界,和他们一起忧伤和欣慰时,他似乎找到了答案。程韬光说,一座城市备受倾慕,从浅处说,可以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湖光山色,可以是令人垂涎不已的各色美食。但从深处讲,真正能让人魂牵梦萦、难以释怀的,必定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色彩,以及历史长河中风姿绰约、魅力独具的杰出人物。正所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人杰,便是一座城市活着的灵魂,‘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而马拉松运动直抵人性精神,是每一个跑友与自己的生命极限竞赛,是与生命中的苦难和累乏作斗争,从而去开放出心中的莲花!”程韬光说,李白一边慨叹着“行路难”,一边生发“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杜甫“百年多病”的哀愁,最终让位于“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论处境如何,他们都不畏惧挑战,用坚韧的意志和精神,不断突破极限,最终以唐诗为介,形成集体精神和人格,至今还在抚慰我们的心灵。
“诗仙、诗圣如此,对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来说,也是如此,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战斗,更是一场集毅力、耐心、目标为一体的比赛,与时间、成见、性格、身体的比赛,在这里,人生的小技巧显得微不足道,最终取胜的,一定是那些坚持不懈的人!”程韬光说,又是一年马拉松,祈愿我们的民族在千年奔波的风霜满面中,拥有一往无前的少年精神!
与历史赛跑
让中原文化、嵩山文化绽放本应有的光芒
有人在“申遗”的马拉松赛道上流下汗水
有人持续为“古都”奔跑
在郑州古都学会副会长赵富海心中,十年漫漫“申遗”路就是一场与历史赛跑的马拉松。
“我虽然跑不动马拉松,但我认同‘马拉松’精神,每一个人都需要这种精神。”赵富海在所有人的眼中,是写城市历史的高手,他总是能用叙述性的语言把厚重的历史写得灵动起来。反映“申遗”的长篇报告文学《历史走动的声音》的诞生,于他而言,又何尝不是一场持续3年的马拉松呢?!
自1999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河南省博物馆原馆长许顺湛等5位老专家联名呈报《关于嵩山申请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问题》的汇报信开始,到2010年8月1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于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郑州的“申遗”之路于郑州人的期待来说,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
“嵩山申遗”是一个大概念,具体申报哪些文物保护单位、如何申报,还需要国家文物局给予指导。自2000年5月26日,国家文物局负责“申遗”的郭旃应邀来到河南,对嵩山的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考察;到2007年9月中旬,以郭旃、郭黛姮老师为顾问,抽调省市专家,自己成立文本编写小组,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本需要2~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的“申遗”文本的编制任务,再到2009年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由“退回重报”晋级为“补充材料推荐列入”,一个又一个热爱郑州的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在“申遗”的马拉松赛道上挥洒汗水,赵富海是他们的记录者。
“当时觉得不就是写篇报告文学嘛,有啥难的。没想到一写就是3个年头,稿子大大小小的修改有20多遍,共计200多万字。”赵富海用3年时间,采访了官员、军人、僧侣、学者、文人还有普通老百姓共计139人,上至严文明、李伯谦、张文彬、郭黛姮等考古专家、古建专家,下至田间地头的普通农民,仅他看过的档案资料就有50多公斤重。
“写作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洗礼。嵩山文化是中原文化的根,而中原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根,自己一定要写好!要让读者了解嵩山文化!”赵富海认为,世人对古都郑州的知晓度与她实际的历史地位还远远不匹配。
早在1993年,中国殷商文化学会32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就发起“把郑州列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倡议书”。然而郑州真正成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在2004年。尽管入列,但要想改变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盛产古都,随手拈来有200多个,但作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大一统王朝都城,而誉之为大古都的,迄今仅10个。其中,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六大古都”曾闪耀60多年,直到1983年,安阳入列。尽管郑州入列晚,但意义重大,然而在普罗大众心中,郑州仍然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郑马打开了一扇让世界人了解商都郑州的窗口
“郑州商城是人类城市发展史的活化石,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里程碑,是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的博物馆,是刚刚打开尚未被完全认知的历史宝库。这是一座文明无比辉煌、令人自豪骄傲的伟大历史创造。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曾站在郑州商城城头充满感慨地说这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啊!”对于古都郑州身份与地位的名不“等”实,去年作为嘉宾参加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的知名学者阎铁成也深有同感,长期关注并研究中华文明史和中原历史文明的他一再呼吁,历史郑州不是一座县城,更不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她是一座被现代火车隆隆车轮声唤醒的3000年王都。从西山古城算起,郑州已经有5300年的城市发展史,从商代亳都算起,郑州已经成为世界城市群中发展没有中断的年龄最长的城市。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历经风雨沧桑,依然生机勃勃,古都郑州呼唤来了火车,又呼唤来了“四条丝路”,肩负着振兴中原的重任,继续与时间赛跑、与极限赛跑、与历史赛跑,向着新的发展目标迈进。
著名考古学家、郑州人才特使李伯谦说,郑州地区文物资源的价值和地位是当前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宝贵资源,也是郑州区别于其他中心城市的突出特点。“现如今,考古界‘国际郑’的大名已经叫响。高度有了,还要有广度,马拉松项目参与性强,关注度高,可以吸引到不同层面的大众参与进来,从另一个角度打开了一扇让世界人了解商都郑州的窗口,这对于进一步弘扬和传播中原文化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