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湿地:候鸟天堂 美丽郑州新名片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资料图片)
昨日凌晨,黄河岸边,寒气逼人。
天还没亮,郑州黄河湿地的王恒瑞就裹上军大衣,拿起望远镜、手电筒和相机走出家门。13年来,他几乎每天这个时候,都会去湿地,步行数十公里去巡视、拍照,防止不法分子猎鸟、药鸟是他的职责之一。
“看着鸟越来越多,湿地面积越来越大,我打心眼里高兴!每年秋冬季,大批白鹤、天鹅等珍稀候鸟都要在郑州黄河湿地停歇。”王恒瑞说,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明确要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随着十九大精神的落地生根,我相信郑州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郑州践行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更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对此,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宜居城市、美丽郑州建设,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进程、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奠定基础,提供生态保障,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郑报融媒记者 刘俊礼
武建玲 通讯员 李军永
黄河之都 湿地家园
郑州被誉为黄河之都,黄河自西向东从郑州北部穿境而过,这里是黄河中下游的过渡地带,是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淮平原的起点,也是千里黄河堤防零公里的起始点,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小气候调节区、稳定区。
保护区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段,2004年11月1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保护区全长158.5公里,跨度23公里。总面积57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3.81万亩,缓冲区3.92万亩,实验区39.27万亩。
丰富的湿地资源,支持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分布黄河湿地有维管束植物80科284属598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99种,其中,鸟类25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1种。通过连续几年来的监测,每年在保护区迁徙和越冬的候鸟总数有近百万只。专家们认为,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段,湿地内物种繁多,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是我国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
每到冬季,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来此栖息,它们优美的舞姿把郑州黄河湿地点缀得生机勃勃。
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郑州黄河湿地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典型的河流湿地、城市湿地,也是重要的生态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科研教育资源,保护区对郑州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发挥着巨大作用。
建章立制 夯实基础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本。郑州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建设作为郑州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了保护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郑州积极完善管护基础设施。经省政府批准,2004年成立了郑州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了城市周边57万亩的黄河湿地。2012年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湿地公园,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郑州市一张亮丽名片。去年以来,郑州市加大对郑州黄河湿地综合清理整治力度,恢复贾鲁河湿地原有风貌,开挖了中央湿地公园等湖泊,并开展“查、关、治、罚、复、退”专项整治行动,形成治理污染、保护湿地的强大声势。
但过去较长时期,由于对湿地功能及价值忽视、保护管理不力,破坏湿地和猎捕野生动物现象时有发生,也存在一些监管职责交叉、保护范围不明、保护力度不够、过度开发利用等问题。为加强湿地保护,省林业厅、市人大及时提出《郑州市湿地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经过组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2017年4月2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郑州市湿地条例》,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从理顺管理体制、规范湿地管理、明确投入机制、强化湿地占用审批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主体、完善了机制、落实了责任,对改善郑州市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州通过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有力维护了黄河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持了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目前,郑州的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湿地功能不断恢复,湿地面积已接近国土面积10%,初步具备申报国际湿地城市条件。
加强保护 提供保障
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市林业部门将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以《郑州湿地保护条例》实施为契机,开展“生态护湿、依法治湿、全民爱湿”工作,依法管理湿地,按照《郑州湿地保护条例》规定,对涉及占用湿地的所有建设项目依法从严审批,对非法占用湿地、在湿地内采砂、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湿地的行为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对在湿地内从事的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等活动严格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湿地资源不退化。
同时,市林业系统还将大力加强湿地生态建设,以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编制全市湿地保护规划、制定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重点在沿黄一带,大力实施退耕还湿、鸟类栖息地保护等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建设,对典型湿地、重要水源区等自然湿地资源,实施抢救性保护,形成覆盖全市重要自然湿地保护体系,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