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考古成果! 郑州巩义双槐树遗址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图片新闻郑州之窗2020-05-08 09:54:27

 

昨日拍摄的双槐树遗址 本报记者 李焱 摄

(记者 石大东 李娜)昨日上午11时30分,记者从河南郑州巩义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考古重大发现新闻发布会获悉:双槐树遗址被专家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被称为“河洛古国”的这一重大发现实证了5300年前郑州地区已经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区,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据介绍,双槐树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的初期,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这里不仅被专家誉为黄河文化之根、华夏文明之魂,还被称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巩义双槐树遗址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双槐树村村南的高台地上,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

经过多年考古研究,双槐树遗址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具有最早瓮城结构的围墙、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3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周边的大型墓葬、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艺术品、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并出土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

据介绍,这里出土的家蚕牙雕艺术品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这里还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模最大的核心聚落群和唯一的大型城址群……

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认为,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的内涵、其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袭和发扬,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主根脉有望追溯至此。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说,双槐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在同时期黄河流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社会分化程度最明显,它的发现,必将帮助人们持续厘清华夏文明发展的脉络、充分彰显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目前,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成为郑州市级首个被纳入国家重大社科基金的人文项目;科技部把双槐树遗址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作进一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