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绿城 黄河安澜流淌幸福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 王健民 图
初秋的黄河湿地,水草丰美、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叼起小鱼。黄昏时,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水天一色,湿地被浸染得如油画般美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绿城郑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握机遇,推动黄河战略落地生根,努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示范。 郑报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坚持绿色发展 优化黄河生态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黄河生态保护是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要的支撑。
郑州市对沿黄区域生态保护工作进行科学谋划,紧密结合郑州市“西美、北静”城市发展布局,以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为抓手,以邙岭森林化、大堤景观化、滩区自然化、河流清洁化为重点,通过植树造林、廊道建设、退耕还湿、流域整治等措施,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国家中心城市特征的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
在西部邙岭地区,重点推进以邙岭绿化工程、邙岭道路绿化提升工程、邙岭“青山”工程、特色经济林示范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邙岭风沙源生态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荒山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
大堤生态景观建设上,郑州市沿黄河大堤和S312两侧高标准规划建设沿黄生态廊道、国家黄河绿道郑州段,实现生态保护与休闲观光、廊道景观与城市建设、森林体验与文化感受相融合的“北静”目标。
2020年11月,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监测巡护过程中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这是郑州黄河湿地首次发现白鹤。“如今,郑州黄河湿地无序开发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和清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动物栖息明显增多。”说起这些变化,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很是欣慰。
2020年,郑州市的国、省控断面6个稳定达到三类及以上水质,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7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主城区燃煤机组、全市非电燃煤锅炉双“清零”。
坚持底线思维 共护黄河安澜
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游分界处,黄河郑州段是黄淮海大平原脊轴的龙头,是“地上悬河”起始段,该段河道宽、浅、散、乱,极易引发横河、斜河和顺堤行洪,危及大堤安全,治理难度大,防守任务重,历来是黄河下游防洪的重中之重河段。
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是确保人民幸福和城市安全的首要问题,必须居安思危、久久为功。郑州市聚焦问题、聚焦短板、聚焦重点,统筹推动黄河郑州段防洪骨干工程、重点项目,确保黄河郑州段安澜。
目前,郑州已经启动黄河桃花峪水库工程对郑州影响分析和前期研究,以全面分析黄河干流桃花峪水库建设对郑州防洪、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按照“着眼千年、全线布防、全线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郑州市致力于优化工程技术措施,建设高标准堤防。目前黄河大堤郑州段加固措施研究已完成并通过专家审查。郑州将推动研究成果应用,在防洪险工险段试点建设刚性护岸工程,不断提升黄河安全防范能力。
为确保黄河安澜,郑州还谋划了一系列重点项目: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已获生态环境部批复;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立足于提升黄河防洪能力,一些应急工程已经完工:实施中牟韦滩河段滩岸坍塌应急抢护工程等,以保证防洪工程的完整性;实施郑州黄河文化公园临河广场护岸工程、南裹头黄河滩岸应急防护工程,切实提高工程防御洪水能力……
坚持节水优先 提高用水效率
郑州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国的1/16。随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作用将会日益明显。
郑州市全面实施节水行动,在全国城市中率先出台施行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进政府节水精细管控、行业水效综合提升、循环减排增量利用、节水机制改革创新、节水产业及文化培育五项重点行动,将节水融入取、供、用、耗、排全过程,协同推进全域、全业、全程、全面、全民“五维”节水。
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统筹配置郑州7个南水北调供水口门指标,扩大南水北调水受水面积,保障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实现“优水优用”。同时,优化利用南水北调退水,依托现有的5座南水北调中线退水闸向相关水系退水,提高南水北调生态补水利用效率。
加快完善以污水处理厂为中心的中水回用管网系统,扩大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提高中水利用率。此外,加大雨水、矿井水综合利用力度,实现雨水、矿井水多元化利用。
优化生态环境,筑牢安全堤防,提高用水效率……郑州全面发力,着力将母亲河黄河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