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激扬发展动力源泉

郑州印象郑州日报2021-09-27 21:44:50

 

  中原科技城在这里拔地而起 郑报全媒体记者 马健 摄

  郑报全媒体记者 覃岩峰 党贺喜 武建玲 孙志刚 王思俊 谢庆 卢文军 史治国 王治 王译博 薛璐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近年来,河南把坚持创新发展摆在各项任务首位,作为现代化建设动力源泉,不断强化储备、梯次推进、创建高峰,努力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中彰显新担当、新作为。

  省委提出,中原要出彩,郑州首先要出重彩;河南要崛起,郑州必须成高峰。郑州市要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提质进位。

  以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 “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要通过打造高水平科创平台、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等多措并举,聚焦聚力科技创新,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要素聚集发展。

  中原科技城聚势加速发展

  紧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郑州从战略层面谋划长远发展,布局中原科技城。

  一年来,中原科技城按照省委实现“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重大决策和市委打造“四个高地”战略部署,努力把中原科技城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科创要素承接平台,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908名、引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1个、建设特色园中园10个,形成了人才项目加快集聚的良好态势,带动了全市科技创新水平的明显提升。

  全力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设重任在肩,使命光荣。孙建功代表说,作为中原科技城建设的主要承载地,郑东新区将勇担使命、奋发作为,加快以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努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他表示,郑东新区将集聚创新人才,用好河南省人才创新创业实验区政策,完善人才“一件事”,构建一流政策体系,用好现有人才、培养技能人才、引进高端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育创新产业,重点瞄准“头部”企业、科技型企业、大院名所、领军团队等,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形成集聚之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新兴产业生态体系;整合创新要素,抢抓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重塑机遇,大力引进和承接国内外高能级创新平台机构,积极争取进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布局。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省科学院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全国一流的科创要素承接平台;构建创新生态,推动人才服务“一件事”闭环、审批服务“一枚章”落地、社会化服务“一扇门”覆盖、要素保障“一条龙”供给、工作推进“一体化”联动,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抓好智慧岛双创模式梳理推广,打造中原地区最具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策源地。

  努力在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贡献郑州力量,成为中原科技城科研机构的共同愿望。赵俊霞代表说,一直以来,中科大数据研究院围绕国家及地方重大需求、重大科技难题,专注大数据、智能计算、智能物端芯片与卫星互联网相关方向的科研攻关。同时面向河南产业生态发展,在环保、交通、健康、网络安全等方面,加强技术与应用融合,重点支撑河南大数据产业、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原产业转型及新经济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强省建设。下一步,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将更多领先科技和领军人才引进郑州,携力抢抓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历史机遇,做到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产业引领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动力

  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向着大而优、大而新、大而强和高又快、上台阶不断迈进,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目前,经开区正在着力打造全省创新创业发展新高地。” 樊福太代表说,近年来,经开区将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支持申建国家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建立汽车产业研究院、创新联盟等,实现主导产业、主要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围绕高级、精密、特色、新型四个方面,形成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展望未来,力争到2025年,形成80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科技型企业,全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打造特色鲜明、产研共生、科创协同、服务完备的创新高地。

  作为郑洛新国家自创区郑州片区的核心区,郑州高新区始终高举创新这把“火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报告明确提出,要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郑州核心竞争力来打造,举全市之力推进科技创新,作为高新区感受到了一种压力,更增添了奋发前行的动力。” 张红军代表说,高新区将按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思路和市委目标方向要求,锚定2025年基本建成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全力打造产业大脑和数智治理两个平台,推进五链耦合,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科技创新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市,郑州要紧紧围绕培育一流创新生态发力,抓好顶层设计、集中攻坚、硬件建设、环境优化,依靠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开辟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李晓雷代表说,中原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在现代化城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实施高能级科创载体建设工程、领军型科创主体倍增工程、高技能人才团队引育工程、科创成果孵化转化工程“四大工程”,努力以一流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科技自强掌握发展主动权

  创新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等,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已进入到数字时代、技术变革时代,必然是科技创新驱动的时代,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主动权。”潘开名代表说,中牟县将着力搭建一流创新平台,抓住郑开科创走廊、开港经济带等建设机遇,坚持把园区作为创新主阵地,擦亮用好汽车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打造最优的科创场景,积极争取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中牟,争创国家级创新园区;将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探索建立企业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全方位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郝庆丰代表说,围绕创新链补齐产业链,推进“十百千”企业创新,培养更多单项冠军、“链主企业”,实现创新主体数量、产值、研发投入“三个倍增”;围绕创新链部署要素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综合体四级创新载体体系,深化大学校园、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打造“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联动体系;围绕创新链强化供应链,聚焦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两大领域,瞄准前沿领域集中力量取得突破,在自主安全可控领域体现金水担当、作出金水贡献。

  “助力全市科技创新,我们责无旁贷。”樊大林代表说,中铝郑州研究院将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在巩固已有科研创新平台的同时,加快工信部“有色行业双碳公共服务平台”;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标准和“特事特办”“一人一议”快速审批机制,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培育高能级创新主体,加快推动精细氧化铝领域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其尽快培育成为该领域的高能级创新主体;营造最优创新生态,积极实施员工持股、项目收益分红、跟投等多种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断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李娜代表认为,郑州市的研发投入比例、高端科技人才等方面均有很大缺口。她建议,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政策层面鼓励企业直接投入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利用企业较灵活的资助方式,激发创新活力。制定相关各方在成果转让、股权分配等多种形式下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企业是关键。”李春梅代表认为,打造国家创新高地,要争取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布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军民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转化能力的科技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让创新主体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