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河南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
力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編者按
昨日,《人民日報》頭版頭題“‘十四五’,我們這樣開局起步”欄目,刊發《力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河南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文章,從“中遊‘治山’,下遊‘治灘’,加強生態保護治理”“創新、集約、開放,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三個方面,對河南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給予點贊。本報特予轉載,以饗讀者。
極目黃河,水闊天高。站在河南省鄭州市花園口黃河大堤上,看見的是宜人的沿黃生態廊道,滿眼生機盎然。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地處黃河“豆腐腰”部位的河南,擔負特殊使命,迎來前所未有的曆史機遇。
今年,鄭汴洛沿黃生態廊道道路已全線貫通,黃河南岸607公裏生態廊道具備通車條件,年底南岸生態廊道將實現全線貫通。在生態廊道鄭州段,以“省道312線及邙嶺、黃河大堤”雙線支撐,串起黃河灘地公園等一批景點。
河南把生態保護治理作為“先手棋”,“十四五”時期將著力推進沿黃複合型生態廊道全景貫通、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開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行動,力爭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
鄭新黃河公鐵兩用大橋 鄭報全媒體記者 馬健 圖
中遊“治山”,下遊“治灘”,加強生態保護治理
三門峽,小秦嶺深處,是“萬畝礦山修複”的重要區域。
“今年重點整治露天礦山、無主礦山,徹底消除曆史欠賬。”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說。
路邊,依稀可見5年前20多萬人“淘金”留下的山體傷痕。那時,發源於小秦嶺的5條黃河一級支流被嚴重汙染,水體“顏色斑斕”。
封坑口,拆設施,清運礦渣,植樹種草……面對1000多個坑口、上百億元的財政收入,三門峽市堅持壯士斷腕,打響生態保衛戰。
老鴉岔金礦“1770坑口”,當年火熱的淘金點,坑口下曾堆過300多米長、40多米高的礦渣。
現在渣坡降低,層層坡面覆蓋綠樹、草叢。山泉、河水清清流淌,林麝、松鼠等野生動物屢現山間。
黃河的問題,表象在黃河,根子在流域。2021年,三門峽實施“十百千萬億”生態治理工程,包括18條黃河一級支流治理、百裏黃河濕地修複、千裏城市綠廊建設、萬畝礦山生態修複、億噸泥沙資源化利用。小秦嶺“1100坑口”將打造成植物文化園,“1280坑口”將圍繞水文化做文章,“986坑口”將實施黃金文化研學項目。河南全省排查黃河流域尾礦庫風險隱患,統籌推進農業、工業、城鄉汙染治理,持續改善黃河流域環境質量。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按照黃河流域中遊“治山”、下遊“治灘”、受水區“織網”的思路,河南統籌大河大山大平原保護治理,因地制宜推進流域生態建設。
蘭考縣東壩頭鎮,這裏河勢遊蕩多變,曆史上反複決溢,留下大片鹽堿地。2019年起,蘭考在灘區種植7萬多畝紫花苜蓿。當地有關負責人介紹:“紫花苜蓿根系發達,可以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每畝苜蓿青貯3噸左右,畝均年產值可達3600元。”
昔日風沙灘,今變“綠飄帶”,紫花苜蓿綿延數十裏。
創新、集約、開放,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怎麼看沿黃地區傳統產業比重偏高?河南滿懷信心、厚積薄發——裝備制造業積澱深厚,關鍵在如何發揮比較優勢,讓傳統產業在高質量發展中脫胎換骨。
創新,激發產業內生動力。
鄭州市龍子湖內環路,坐上一輛名叫“小宇”的無人駕駛公交車,開動後自動避障、會車、制動、停靠。
中原科技城,2020年9月落子鄭州,如今風生水起——上汽集團雲計算軟件中心等155個領軍項目落戶,總投資超過1650億元。未來,以這裏為龍頭,沿著鄭州、開封科學大道軸線,建設百裏創新創業長廊。在更大范圍內,推動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提質發展。
2021年,河南實施10個新興產業現代化提升方案。以本土品牌為引領的鯤鵬計算產業初具規模,紫光智慧計算終端全球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集約,促使制造業綠色轉型。
洛陽市伊川縣,綠樹掩映的花園式工廠——中鋼洛耐產業園內,自動化生產線靜默無聲、高效運轉。中鋼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退城進園”,能耗、水耗大幅降低,多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工業退城,綠色回歸。重工業城市洛陽搬遷改造70家高排放企業,建成23家省級以上綠色工廠(園區)。2025年,將基本完成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建成規模超萬億元的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開放,為內陸插上騰飛翅膀。
5月,第五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大會在鄭州舉行,公布河南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藥品試點。“河南跨境電商創下又一重大創新成果,背後是內陸開放高地優勢凸顯。”省發改委主任何雄說。未來5年內,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將建設成為具有突出效率優勢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走在全國前列,中歐班列(鄭州)、跨境電子商務規模和質量保持全國領先,全面提升在共建“一帶一路”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
“發揮曆史文化資源優勢,高質量建設黃河曆史文化主地標,打造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平台。”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介紹,開封謀劃實施了宋都古城保護與修繕,建設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東壩頭中國共產黨治黃故事講述地等一批重大文化文旅項目,全力做好曆史文化資源“活化”文章。
沿城市千年中軸線,可見保護宋都古城的重點項目——汴河州橋遺址。在發掘現場,從深坑往上,依次呈現唐汴州城、五代和北宋時期、金元及明朝河道。生動的考古剖面,讓人真切感受“城摞城”。14.4公裏長的明清城牆即將貫通,宋都大運河展示帶、街坊複興工程加快建設,一座生機勃勃的宋都古城漸露真容。
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河南不遺餘力。太極拳申遺成功,讓世界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雙槐樹遺址發現,河南入圍“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6項,入圍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十四五”時期,河南將實施黃河文化遺產本體保護工程、黃河文化標識工程、古都古城風貌再現工程、非遺記錄工程,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旅遊目的地。
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
在洛陽二裏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遊客可以聆聽文物“開口說話”。博物館既有實物展示,又輔以油畫、沙盤、模型、遊戲,讓遊客邊看邊玩,認識最早的城市幹道網、最早的宮城,了解二裏頭遺址中諸多“中國之最”……
據悉,河南將啟動45個總投資2474億元的黃河文旅重大工程項目。同時,借助各種載體、方式,大力弘揚黃河文化。
(人民日報記者 龔金星 馬躍峰 畢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