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王”成長記

鄭州發布郑州之窗2022-05-17 10:34:51

抗疫“小王”成長記

 

 

孫志剛 通訊員 時藝苑 文/圖

隨著有序複工複產的持續推進,鄭州這座因疫情暫緩的城市逐漸恢複了以往的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疫情是成長的最好教材,我們每個人都是參與者,從未能夠置身事外。中原西路街道辦事處“95後”小王(如圖),也在這場疫情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小王叫王昕怡,在上一場疫情中,曾是一名從武漢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剛回來我如實上報行程,自覺居家等待社區上門監測體溫,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王昕怡提到當初對社區防疫的認知只有這些。但這個過程,卻埋下了她紮根社區的“種子”。

去年,王昕怡如願到了中原西路街道辦事處,迅速實現了從“配合者”到“守護者”的角色轉換:卡口值守、核酸篩查、流調信息排查、封控區物資保障,時空轉換,緊張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場。今年1月,在中原萬達小區東院封控區,王昕怡每天早上6點到社區換上防護服與醫護人員一起挨家挨戶上門做核酸,連續16天承擔每天132人的信息錄入工作、解釋政策、更新台賬、居家隔離管理、處理突發情況、調解鄰裏關系、安撫群眾情緒等,也應對疫情對自己內心極限的考驗。

王昕怡23歲生日那天,雖然和父母同住一個屋簷下卻沒有見面。早上5點半,從家裏出發到社區准備上門做核酸,上午統計分包樓棟單元的居民體溫信息,下午挨家挨戶上門發中藥收集最新的人員信息,一個單元120戶居民,發完已經很晚。忙完後,用泡面當作長壽面給自己生日一個“儀式感”,午夜12點看著天上的月亮默念:“你好,我的23歲。”第二天一大早,繼續穿上防護服,投入到工作中。王昕怡也曾因為千頭萬緒的防疫工作而崩潰大哭過。如今,平靜又堅韌,遊刃有餘地面對每一件棘手的困難。“這是我在防疫中的成長過程。”王昕怡說。

投入疫情防控的日子,王昕怡從“一只手”到“多面手”。在辦事處工作的半年,經曆了封控區的挑戰、掌握了常態化防控的流程,從封控區的獨當一面到厘清核酸篩查、免疫系統構建、群防群控之間的脈絡,個人素質在不斷完善提升。

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使命,義無反顧、勇於擔當、投身實踐,我們在成長。”王昕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