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塔 • 凝視你的時候我總是滿含深情

客家2017-09-29 10:03:08

   

微信截圖_20160825150838.jpg

 

  二七塔,盡管沒有重慶解放碑般周遭被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所環繞,盡管沒有成都春熙路孫中山塑像旁被熙熙攘攘的時尚人潮所簇擁......

  曆經風雨,她曾經美麗的倩影已經漸漸吸引不住本地居民徜徉駐足的腳步。但是,每當我開車駛過,遠遠看到她的時候,卻總會久久凝視、目光灼熱、充滿深情。

  因為,她是我兒時記憶裏代表鄭州最驕傲最經典的恢弘地標。她是我現如今停下匆忙腳步回望人生來程劇情裏,永遠的霓虹背景。

  實際上我已經記不清她是何時重裝誕生。但是,這個美麗的姑娘,自童年記事起,就牢據了我記憶島嶼中那座永遠的深水碼頭。

  雖然現在的鄭州人,已經很少去二七塔附近逛街購物,而我,也至少二十年沒有登上過她的塔頂。

  不過和鄭東新區CBD內的大玉米相比,我們依然會把她作為最親切最傳統最典型最正宗的鄭州印記來銘記。

  這份濃濃情感,我們會深深的築在心底。根本不會,也不屑於和沒有伴隨過她美麗生長的那一撥又一撥湧入這座城市的新居民們談起。

  抒情完畢,開始正題。

  雖然我是西郊長大的孩子,但是,在我少年的時候,就曾經無數次登上過二七塔。這是因為,父親當年就在她旁邊,那座曾經傲視同行恢弘壯觀,現如今拆除殆盡、不複存在的二七賓館工作過好幾年 。

  父親是部隊轉業幹部,之前在湖北隨縣的高炮71師服役多年。1975年,當時主政鄭州的組織機構叫做市革委會。市革委會下屬的安置辦,把那年轉業的,沒有人脈背景的15名營連職軍官安置到了剛剛落成的,擁有八層樓高的二七賓館工作。

  二七賓館隸屬鄭州市服務公司管轄,是大集體性質,社會地位偏低。這自然就招致了轉業幹部們的強烈不滿和持續申訴。之後幾年,尤其是到了改革開放之後的1979年、1980年,市直機關幹部缺乏,15名轉業幹部被陸續調走,安排到了金融、政法等相對較好的部門。

  父親就是這期間調入鄭州市公安局政治處的。這人生重要的一步跨越,要感謝父親曾經的老領導和老戰友,時任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後來接受組織任命重新入伍,擔任新組建的武警鄭州市支隊首任支隊長的張友仁伯伯的鼎力相助。

  那是個充滿質樸溫情的年代,父親感謝老戰友張伯伯的禮物,僅僅只是兩把香蕉(張伯伯後來離休,幾年後因心髒病不幸去世,祝福他老人家在天國幸福安康)。

  父親在二七賓館工作時,經常值班。我也就得以常常在假期在周末坐1路公交車到火車站,然後走路從東方紅影劇院拐到正興街,去父親單位玩兒。

  那幾年,二七塔真是沒少去爬。花幾分錢買張票,“亢吃亢吃”爬到二七塔的最高處。舉目望去,周圍最高的建築就是二七賓館。二七塔似乎和二七賓館比肩,高度差不多,當然了,還是二七塔個子猛點兒。

  雖然二七塔是為了紀念二七大罷工中殉難的烈士而建。但是,紀念該事件的圖片文字卻大多在位於德化街的二七紀念堂展出。記憶裏,二七塔倒是經常舉辦書畫展。

  有一次和父親登二七塔,那裏正好有個書畫展覽。父親指著其中一幅畫給我講解,我抬眼望去,畫的是幾頭毛驢。父親說,該畫家叫黃胄,擅長畫驢,全國有名。

  那個時候,四人幫已被粉碎,國家經濟氛圍趨向溫和開發。此類畫展,大多數是由分布全國各地的國營文物商店牽頭舉辦。展覽的同時,還可以明碼標價售賣。

  這幅毛驢圖,我記得清楚,畫軸下面曲別針夾個標簽,標價70元。父親在部隊的時候喜歡攝影,120、135相機手裏都有,算是和藝術沾點邊。

  直覺他肯定是喜歡這幅畫,不過當時的7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我腦海中甚至都已經浮現出把毛驢畫拿回家後,母親大嗓門訓斥的生動場景了。此事的結果是,父親把黃胄的畫盯住看了半天,在唉聲歎氣中悻悻作罷。

  那個年代,娛樂休閑除了看電影。木有電視木有電腦木有手機,更木有現在奴役控制我們日常思維和生活的微信的存在。所以,目光所及的有趣事物,因為是親身經曆,總是會深刻的留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久久不願褪去些許痕跡。

  而且每每提起二七塔,我腦海中頓時就會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往事。擦哦,難道這是自己真正的告別青春歲月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嗎?

  二七塔毗鄰二七賓館,北邊是二七路西邊是解放路,南邊德化街西南正興街。那個時候人民路好像還沒有完全打通,現在順城街北下街那片的背街小巷裏,經常會遇到推著獨輪車販賣五香垛子牛肉的回民大叔。

  切幾毛錢薄薄的垛子牛肉,夾到剛出缸爐、烤的熱氣騰騰的芝麻燒餅裏,一口咬下去,發酵面香椒鹽香芝麻香,混合著五香牛肉的濃鬱肉香,能把少年時期總是饑腸轆轆的我,心滿意足到口水滿腔熱淚盈眶。

  頓時,我就調低了人生奮鬥的目標,常年能有缸爐燒餅夾垛子牛肉吃,吾心足矣。啥遠大目標宏偉理想,統統都皐蛋吧。

  二七賓館西側是解放路和正興街的交彙處。我曾經在正興街上遇到過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在馬路邊沾水寫大字,還輔導了幾個中學生在練習。二七賓館裏父親的同事叔叔告訴我,這是個書法家,叫唐玉潤,是附近中學的老師。

  德化街裏不但有蔡記蒸餃餛飩,走到盡頭處還有二七紀念堂。許多老電影我都是在這裏看的,光印度電影《流浪者》,我就看過好幾遍。那首主題曲朗朗上口旋律動聽——阿巴拉古、阿巴拉古、牙噶幾西米……

  第一次喝啤酒,就在德化街的蔡記。那年父親老部隊的團政委來鄭州接新兵,住到了二七賓館。父親請他們一行去蔡記吃蒸餃喝餛飩。看著大人們吃著蒸餃喝著塑料杯裝的散啤酒些帶勁晃,少年的我,有點躍躍欲試。

  父親的戰友、那個政委伯伯向服務員要了個小碗,給我倒了大半碗。我一口喝進去,那種用語言無法言表的奇怪口味,頓時令我反胃幹噦。在大人們得意的笑聲中,我算是和啤酒結下了怨,至今都不是太喜歡喝啤酒。

  1976年清明節,二七塔下紀念周總理的花圈堆到了三層樓高。年少的我也圍著二七塔看熱鬧,還讀到了許多貼在花圈上紀念周總理的詩歌。

  後來一個參與清理花圈的工人和紀念周總理的群眾發生了爭執,被圍毆捅死在距離不遠的二七路上,成為了至今回憶起來都要歎息一聲的小人物的悲劇。

  作為鄭州典型的地標性建築,二七塔不但承載了長輩和我們這一代人的共同思緒和難忘記憶。她還曾經無數次的出現在和鄭州有關的,當年流傳甚廣的各類商品上。

  多年前,鄭州酒精廠出產的“鄭州大曲酒”,瓶標和商標就是二七塔,風靡一時。各種毛巾、茶缸、臉盆、書包、文具盒上展現的二七塔的熟悉標志,也深深的鐫刻在我們這些老鄭州的腦海中。

  尤其值得驕傲的是,當年鄭州油漆廠出品的雙塔牌油漆,曆經改革開放多年的風雨磨礪,如今依然嬌豔絢麗,產品行銷祖國大地。

  即便經過認真回憶,我也理不順二七塔上整點報時中間,東方紅旋律的演變過程。不過,每當我在二七塔附近經過,聽到那悠揚熟悉旋律響起時,我往往會慢下了腳步,或者駐足聆聽,內心總會湧出深深感動。

  這個優美旋律,竟然已經伴隨我走過了那麼久遠的歲月。所以嘛,我真的真的與將鄭東新區CBD那個標志性建築“大玉米”當作自己故鄉印記的那一撥人,說不著啊。

  如今的鄭州,發展日新月異。大拆大建嘈雜喧鬧中,城市的版圖也在快速擴大。多年前溫馨安靜的鄭州,多年前簇新壯麗的二七塔,多年前年少無知的我,也只能在睡夢中偶爾夢回,醒來悵然。

  姑且不論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鄭州,曆史是如何悠久,單說1954年省會從開封遷鄭算起,鄭州作為省會城市,也不過只有一個甲子,與許多建城數百年曆史的城市相比,實在顯得年輕。

  作為移民二代,我們確實已經把鄭州當作了自己精神上的故土家園。這或許會讓那些沒有鄭州成長經曆的新鄭州人感到不理解。但是,我們又何曾吐槽過你們生於斯長於斯的親愛家鄉?

  雖然同在一片藍天之下,我們卻有著不同的兒時記憶,我們經曆著迥異的成長氛圍,甚至連語音都有著遙遠的距離。請不要把我們的懷舊情懷當作是對你們的排斥或者不屑。不過話說回來,你要真的這樣想,我也只能呵呵了。

  大衛城已經營業一段時間了,這個建於河南省人民劇院原址基礎之上、面積達到40萬平方米的商業航母,在10樓的美食城裏好吃的去處不少,愛美食的我當然會頻繁去品嘗。

  原本開車會從二七路的入口進入他家的地下停車場。現在,源於對二七塔的深深熱愛,我往往會選擇走西大街解放路民主路,經泰康路進入大衛城。

  因為,從西大街開始,就可以遠遠的凝視美麗的二七塔。跟隨著滾滾車流,逐漸的靠近她。這時,我的心裏會感到溫暖,我的目光會逐漸熾熱,我的心情會有那麼一丟丟的顫抖。我忍了又忍,還是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喊一句:

  二七塔,你這美麗的......大姐,多日不見,看住咋還是恁帶勁啊!聽

  未完待續……

  ►瓦爾特原名張銳。河南日報時尚工作室主任,發表過多篇有關腕表知識、品牌、點評的評論與文章。並以自己自小生活的西郊為素材,寫過多篇關於鄭州西郊往事的回顧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