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位全局謀發展 主動擔當“西美”發展新使命

圖片新聞郑州之窗2020-08-19 09:15:23

未來三年鄭州高新區要這樣做,都和你的工作生活息息相關

 

 

未來3年,高新區要修通所有區內規劃道路;未來3年,高新區規劃的所有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全部開工;未來3年,鄭州高新區經濟總量力爭突破700億元……8月2日,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紅軍作的工作報告中為未來3年的高新區描繪出這樣一個美好願景。

為此,高新區幹群要錨定“一個目標”,堅持“一個引領”,突出“三高三優”, 奮力在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建設中譜寫“西美”嶄新篇章。

 

 

記者 孫慶輝 文/圖

未來3年經濟總量

力爭突破700億元

到2022年,經濟總量力爭突破700億元。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主導產業占全區工業的比重達80%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區工業的比重達50%以上。

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80%以上。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區規模以上增加值比重達25%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9%以上,創新引領的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實現主要開放型指標再上新台階,進一步提高全區開放型經濟在全市的貢獻份額。

未來3年要基本實現全域城市化

未來3年,高新區要基本實現全域城市化;未來3年,高新區要修通所有區內規劃道路;未來3年,高新區規劃的所有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全部開工……

2020年主要經濟指標高於全市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高新區力爭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9%,年度工業研發投入增長5%以上。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6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800家,新增國家級研發機構1家,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

2020年,高新區計劃新簽約額實現292億元,對外直接投資達到6.9億元,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力爭達到9240萬美元。引進省外資金力爭達到15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600億元。

【錨定】 2025年建成千億級 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報告指出,一個地方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站位全局、把握大勢,緊扣戰略機遇新內涵,科學應變求變,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創造機遇,在發揮自身優勢中打開空間。

錨定“一個目標”。即結合全國高新區發展的最新現狀和全球科技產業發展新形勢,構建目標體系、逐年分解細化、提出工作計劃、定期評估診斷,確保2025年建成千億級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

堅持“一個引領”。即在鄭州“西美”功能布局中發揮引領作用,力爭“在全國若幹行業若幹領域勇當排頭兵、領頭羊,在鄭州‘西美’新布局中當好增長極、發動機”。 把“西美”和高新區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務相結合,謀劃打造以創興產、以產興業、以業聚人、以人為本的大美之城、智美新城,從“宜創”“宜業”“宜居”“美麗”“智慧”等方面構建指標體系,明確組團內產業布局、創新要素、公共服務、社會文化的資源配置,形成可實施、可操作的具體指標。

突出“三高三優”。“三高”,一是高質量經濟發展。圍繞創新驅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條主線,實施新興產業發展“四個聚焦”和創新能力提升“四個一批”等兩大能力建設,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深化融合發展、加強招商引資、突出企業培育、優化要素供給等五項重點任務,著力形成“規模總量持續壯大、增長速度穩中求進、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效益持續提升、要素供給持續發力”的發展新格局,將鄭州高新區打造成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高質量新興產業示范區、高效益科技創新核心區、高效率要素供給典范區。二是高水平開放創新。高質量構建開放型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國際協同創新中心,廣泛參與對外交流,拓寬對外開放領域,深度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國際經貿合作,打造全省“創新+開放”優勢疊加區域,形成以創新引領的具有高新特色的高質量對外開放新格局。三是高品質城市建設。以“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為抓手,推動老城區環境、品質全面提升,實現城區、城鄉接合部協調發展,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大力改進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環境,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美麗、更宜居,讓生活在高新區的人們感到更舒心、更愉悅。

“三優”,一是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全力營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環境、包容開放的投資環境、降本增效的產業環境、獨具魅力的人才環境、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二是優化管理模式,以構建內部理順、規范運行、上下貫通、有效銜接的良性運行機制為導向,持續深化各領域改革,消除阻礙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三是優化要素配置,堅持問題、目標和結果導向,重塑各類資源要素配置體制機制,把握新的規劃、土地、財政、投融資等政策,用活用好土地資源,支撐高質量發展。

【措施】

以黨建為引領,統籌抓好8個方面的工作

報告指出,要實現上述目標,高新區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和鄭州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樹牢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市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部署,統籌抓好以下多個方面的工作。

慎始慎終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嚴防集聚性疫情做好秋冬季防控要求,做到組織到位、預案到位、防控到位、保障到位、培訓到位、引導到位等“六個到位”。時刻緊繃常態化疫情防控這根弦,繼續抓實抓細防控機制、防控措施、防控保障三個常態,堅決守住“防輸入、防散發、防反彈”底線,決不讓來之不易的向好局面前功盡棄。

全力穩住經濟基本盤

把穩增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控,以更加精准、更有針對性的措施推動“三送一強”活動提質增效,以更加積極進取、爭先進位的標准和要求抓好經濟運行,確保經濟穩定增長、有質量增長。

要完善重大項目儲備庫、建設庫、達效庫轉化機制,堅持重點項目周例會制度,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高效推進175個億元以上在建和新開工項目,確保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70億元。大力推進基建投資,加大策劃計劃,提高效率效益,倒排工期,加速推進,確保完成投資185億元。全力推進工業投資,加快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長城基地、新天科技二期等一批項目建設,實施智能化技改提升行動,確保完成工業投資120億元,增長20%以上。穩步推進民生設施建設,確保完成民生投資180億元。

緊抓“十四五”規劃和國家“一攬子”支持政策機遇,爭取更多國家和省市重大項目落戶。重點謀劃引進國家傳感器創新中心鄭州分中心、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金陵科技、中創為量子通信等項目。

實施“消費促進工程”,推動公園茂、萬科廣場等重點商圈提檔升級,積極發展“小店經濟”“夜間經濟”,促進形成人氣旺、特色強、有文化底蘊的步行街和商圈。

培育壯大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緊扣鄭州市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機遇,鞏固提升傳感器為重點的物聯網、精密測量為重點的北鬥應用、網絡安全為重點的電子信息、超硬材料為重點的新材料等產業持續發力求高、求新、求強,打造全國智慧產業領域“排頭兵”。

充分發揮智慧高新試驗場作用,加快培育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操作系統等產業,推進紫荊網安產業園、億達產業園等建設,打造“第二總部”發展高地。

加快智能傳感穀起步區、智能物聯網產業園建設,拓展物聯網產業發展空間,助力打造世界級傳感器產業集群。

貫徹“西美”定位,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健全“產業為應用、企業為主體、平台為支撐”的聯合攻關機制,力爭“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加快推進國家超算鄭州中心、智能傳感器公共技術研發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建一批工研院、產業創新聯合體和企業研究中心。籌備辦好全國網絡安全宣傳周暨強網杯系列活動、北鬥年會等一系列品牌大會,發揮好八戒知識產權服務運營(中部)大數據平台、八戒中部協同創新資源共享平台、科技金融廣場等平台的作用,大力推動科技成果不斷落地。

積極承辦“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繼續打造“鄭創彙”“資本會客廳”等雙創品牌,推進雙創載體升級行動,支持高質量創業,力爭全年新增企業1萬家以上。實施瞪羚、獨角獸、高企、上市公司培育計劃,力爭全年新增高企260家以上、上市公司2家以上。

加大領軍企業培育力度,支持漢威電子、新開普、天邁科技、思維列控等龍頭企業發展,打造更多“百億級”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

發揮好高新區國際協同創新平台的作用,積極對接龍頭企業,確保高質量完成2個30億、2個10億以上的任務。

打造高新區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工程

著力做好衛生城市複審和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要統籌“三大改造”,把示范帶動和統籌謀劃結合起來,加快水牛張等城鄉接合部示范點打造。

推動城市服務管理科學化、精細化、屬地化。探索深化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將一線執法力量全部下沉到辦事處,構建“分級分層管理”的城市綜合執法新格局和“大城管”體系,完善“接訴即辦”機制。對標上海浦東3.0版本,在城市大腦基礎上構建實現“城市運行一張網、城市數據一塊屏、國土規劃一幅圖”,打造高新區城市管理一網統管工程,匹配相應創新的管理體制,建設“區屬、辦用、共管”的“1+5+N”管理體制。石佛、溝趙辦事處和城管局做好支撐,前期選取石佛和溝趙辦事處作為試點落實新的管理制度,8月底制度落地,9月底出亮點,10月底全面運營。

村改安置工作方面,確保年底交付回遷安置房面積236萬平方米,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年底實現不低於9000套安置房網簽,加快周邊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回遷群眾回遷後能夠投用。加快推進“村民”轉變“新市民”。

抓好核心板塊建設,按照“產業主導、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原則,對高新區核心板塊城市設計進行深化完善,力爭在年底前引入1~2個標志性、引領性項目。

切實抓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進一步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大力推進大氣、水、土壤等環境汙染治理,著力推動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促進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讓高新區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氣更爽,環境更優美。加強揚塵控制管理,嚴格落實“以克論淨”“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加大施工工地管控力度。抓好餐飲油煙汙染防治,實現油煙淨化設施安裝率95%以上。

加強索須河、賈魯河等5條河流的管護工作,全面落實河長制,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目標。加快西流湖高新段成湖建設。落實領導幹部任期生態文明建設責任制,對造成生態環境和資源嚴重破壞的實行終身追責。

持續深化改革 營造高效發展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事項網辦率,確保“一網通辦”率95%以上;對照鄭州市上線的300個公民個人高頻事項“一件事”清單,年底前對有權限的全部實現網上可辦。加大探索力度,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推向縱深。

要抓好發揮好高新區科技金融試驗區建設,完善體系、發揮作用。要抓好“畝均論英雄”等改革的落實。積極推動“風險補償”工作,高效發揮財政資金作用,做好第二批“風險補償”工作。打造《資本力量》論壇“1+6+N”品牌,完善金融全鏈條服務體系,豐富線上政策與產品模塊。

持續深化企業服務,落實“企業家(科學家)接待日”制度,依據國家、省、市部署,適時出台一批針對性強、實操性強的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金梧桐”政策體系。

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切實為民造福

持續推進各項民生實事,重點補好短板。力爭完成全區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90%目標。

全力推進鄭州高新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疾控中心)建設,繼續大力推進各在建醫院項目進度,加快形成開放普惠的智慧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體系。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通過切實的民生舉措,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全面加強黨的建設 切實加強黨的領導

強化政治建設,築牢思想根基,認真學習領會、全面准確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深化思想認識,以忠誠幹淨擔當為標尺,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強化基層建設,夯實基層基礎。持續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進一步完善社會治理相關制度建設,信訪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流程化問題等課題的調研成果轉化。抓好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持續推進支部標准化規范化建設,優化高新區智慧黨建平台建設,搭建志願服務、區域化黨建網絡平台,提升區域化黨建的質量,構建開放共享治理體系。

持續深化巡察整改工作,著力構建長效機制,不斷強化日常監督,切實扛起巡視整改重大政治責任。

強化工作作風,推進工作落實。面對中央和省委對鄭州的期望重托,面對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面對自身不足和競爭壓力,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迅速行動、精准施策、求實求效。

強化黨風廉政,提供堅強保障。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突出問題,加強對涉企政策落實、人員履職盡責等的監督檢查,盯緊權力運行各個環節,完善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精准問責有效機制,解決好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和不作為、亂作為問題。

 

同時,要高質量編制“十四五”發展規劃,進行2035戰略發展規劃研究,開展“宜創宜業宜居智美新城”指標體系研究,加快完成“北鬥應用、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科技金融”規劃編制。選取高新區南部17.5平方公裏的工業區,引入具備科技創新服務與科創資源導入能力、戰略新興產業資源導入與發展服務能力、城市營建能力的社會主體,共建合作平台開展產城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