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遊園健身更方便

圖片新聞郑州之窗2021-01-13 07:47:46

 

 

天鵝愛上北龍湖

近日,家住花園路融元小區的市民董大爺一有空,就帶著孫女來到剛建成開放的鄭州雨園遊玩,這座鄭州市第一個海綿公園示范園,位於花園路渠北路東北角鄭州長途汽車北站舊址,占地1.4萬平方米,離董大爺家只有約500米。園內不僅栽樹種草,還有宋代風格的建築,曲廊水榭、流水淙淙、奇石嶙峋、植被蔥蘢,令人心曠神怡。“家門口建了這麼好的公園,還能收集雨水澆灌園內植物,來這裏休閑健身方便了,孩子也能從小接受環保教育,一舉兩得!”董大爺說。 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文 馬健/圖

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正式掛牌

像鄭州雨園一樣的公園、遊園、微公園,在鄭州市民家門口附近數不勝數。近年來,鄭州市園林系統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以生態廊道、鐵路沿線等五項整治綠化和公園綠地建設為重點,大力開展生態園林建設,城市綠地面積每年以不少於1000萬平方米的速度增長,累計新建綠地8100萬平方米,初步形成總量適宜、分布合理、特色鮮明、景觀優美的城市綠地生態格局,促進城市生態環境持續改善。2020年1月23日,鄭州市被命名為2019年國家生態園林城市,2020年12月30日,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正式掛牌。

“綠心”棋布 生態氧吧詩意遊憩

2020年5月20日,一對網紅疣鼻天鵝攜幼雛在鄭東新區北龍湖畔及濕地棲息、嬉戲。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強,這裏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引來眾多鳥類在此棲息繁育。作為鄭州市區最大的濕地公園,園區西起中州大道,南至朝陽路(晨旭路東延路),北至連霍高速,東至東三環,總面積16.4 萬平方米,其中水面占近1/4,被稱為“鄭州最接近海的地方”。經過多年的建設管理,已經成為遠離塵囂、負氧離子豐沛的城市“綠心”,種類繁多的植被、禽鳥、宜人的景色吸引一批批網紅前來打卡。

公園是離市民最近的生態。鄭州市在生態園林城市創建中,不斷完善中心城區公園體系,按照老城區每15平方公裏、新城區每10平方公裏規劃建設一個150畝以上公園的標准,推進綜合性公園建設。先後建成龍子湖公園、雕塑公園等50多個綜合性公園和專類公園,形成了以綠博園、園博園、西流湖生態公園、北龍湖濕地公園為核心的城市生態“綠心”。

“一項強力的支持綠地建設政策是:拆遷出來的10畝以下的地塊不再用於開發建設,全部用於綠地和公共事業的建設。”市園林局城市綠化處處長張永強說。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區共有公園遊園1360處,基本形成大小互補均衡分布的公園體系。

“綠道”連綿 健身出行和諧悠然

寒冬時節,中原西路生態廊道內依然有三三兩兩的市民,明媚的陽光灑滿步道,兩旁林中不時有鳥兒啁啾。

作為道路綠化的革命,2012年起實施的生態廊道建設以“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閑在林間”為設計理念,達到交通、人行、綠化、生態的和諧統一。目前,鄭州市已建成生態廊道3618公裏,包括“兩環三十一放射”道路以及連接六城十組團的高速國道省道、市域快速通道、縣鄉道路和河流水系兩側等。一條條“綠道”惠及市民出行,成為鄭州市生態園林建設的亮麗名片。2019年,鄭州市“綠道”建設被中宣部重點宣傳。2020年,經過提升,綠道內的指示標識、果皮箱、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更完善,綠化景觀更加優美。

拆圍透綠 園景街景無縫銜接

2020年底,紫荊山立交橋下,人民廣場拆圍透綠工程完工,原來的鐵藝欄杆不見了,取代它們的是金森女貞、海桐、八角金盤等綠植以及草坪和草花,景觀層次更加豐富,令前來遊玩的市民眼前一亮。

為淡化綠地與道路的界限,讓市民共享更多綠色景觀空間,鄭州市2019年以來持續推進公園、沿街單位“拆圍透綠”,目前已完成碧沙崗公園、紫荊山公園、人民公園、經緯廣場等拆圍透綠,實現園景與街景的完美融合,達到“人在畫中走,車在綠中行”的效果。

2020年,鄭州市大力實施“市花”公園、“市花”道路、“市花”立交橋建設,持續彰顯“市花”月季特色。結合道路改造、已完工地鐵站點建設街頭遊園,讓市民共享生態園林建設成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彙能力。圍繞這一要求,2021年,鄭州市將繼續通過規劃建綠、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擴增城市綠地面積,持續打造“綠道”“綠網”“綠心”以及小街巷、小廣場、小空間等小微園林景觀,進一步均衡公園綠地布局,實現城區“300米見園500米見綠”的生態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