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街,一個街區的文化新生

遇見鄭州中原网2021-11-04 17:27:25

  2021年10月1日,位於河南省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西大街街道的“平等街”開街了,北起西大街,南至南學街,這條長約300米的小巷吸引了鄭州市民和外地朋友的目光,成為網絡焦點,也是鄭州首個非遺文創街區。

  

 

  平等街是鄭州首個非遺文創街區 石嫣睿 攝

  一頭是繁華現代的西大街,另一頭連著商城遺址公園的西南城垣,都說走過這條街就仿佛穿越了鄭州管城3600年的曆史。如今,這條古街經過管城回族區特色曆史文化街區的打造,顯現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2021年10月30日,記者到開街近一個月的平等街進行了一番探訪。

  “民國風味”的建築改造

  平等街原名道學胡同,長約300米,寬4.5米,後更名為蘆醫廟街。1927年6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司令的馮玉祥就任河南省主席,第二次主豫,當時鄭州迎來近代以來第一次系統的城市規劃。馮玉祥將這條道路更名為平等街,取平等、自由、博愛之意。1966年更名為迎新街,1978年恢複為平等街。

  從地鐵西大街站出來,秋日的陽光溫暖卻不耀眼,在平等街路口,矗立著一座8米高的青磚三角柱形磚牌式仿古建築,與南側商代王城遺址城垣遙相呼應。磚牌的側面是一個黃包車夫的塑像,和如今的交通工具形成鮮明對比。順著平等街往裏走,街道邊的牆壁上寫著平等街社區公共生活理念:鄰裏、生態、和諧。

  

 

  磚牌的側面是一個黃包車夫的塑像 石嫣睿 攝

  紅磚灰瓦、圓拱窗、特色門頭、弄堂小巷,平等街的改造按照民國建築的風格和文創相結合,整體色彩以灰白色為主。街道兩側一邊是文藝氣息十足的小店,另一邊是以白牆綠植為基調、以馮玉祥將軍主豫期間曆史為背景的督軍小遊園。

  

 

  以馮玉祥將軍主豫期間曆史為背景的督軍小遊園 石嫣睿 攝

  督軍小遊園後側曾經是一戶深宅大院,元朝末年,有一戶孫姓人家遷居於此,子孫繁衍,在明清兩代尤為昌盛,成為鄭州的名門望族。他們的後花園,種了300多棵梨樹,由此得名孫氏梨園。現在成為平等街的街心花園。

  “非遺文化”的活力注入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平等街從一條普通的小街道變身為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國潮街區”,在改善公共環境、解決民生問題的同時,將核雕、泥塑、鳥蟲篆綜合體驗館等非遺項目和相關文創產業引入街區,打造成非遺文化一條街,讓沉寂的曆史文化街區真正“活”起來。

  相比傳統的街道,平等街的確擁有著獨特的體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這裏打卡,隨手一拍,就能像在美術館、藝術宮裏遊覽一樣,既古樸又新潮,“非遺文化體驗”也被寫進不少人的計劃清單。

  在街道中段,有一處整體紅泥色的牆面很顯眼,抬頭一看,一個名叫“紅泥堂”的泥塑展銷室出現在面前。

  

 

  紅泥堂內展銷的泥塑作品 石嫣睿 攝

  走進紅泥堂,只見桌子上、展架上都擺滿了大大小小、神態各異的精美泥塑作品。圓圓的腦袋,紅紅的形象,置身其中,仿佛能聽見有人在竊竊私語,栩栩如生。這裏的作品內容幾乎都是中原地區百姓的生活場景,通過泥塑的方式、方法進行重現,體現了濃鬱的中原文化特色。

  “工作室的意義在於藝術創作,而街區的意義更多在於文化產業如何發揮作用。”陳莉莎是紅泥堂展銷室的管理人員,跟隨師傅趙恩民從事泥塑工作已有5年時間,她說泥塑藝術是一份文脈的傳承,平等街是鄭州首條非遺文創街區,這裏濃厚的文化氛圍給作品創新帶來了更多的思考。她堅信,紅泥堂將會是鄭州乃至河南的一張文化名片。

  在離紅泥堂不遠處,一家裝扮素雅簡潔的店鋪門前聚集了眾多打卡者,他們在討論牆面上的字讀什么。“我們的店名叫做鳥蟲篆,這一組字分別譯為春、夏、秋、冬,這是鳥蟲篆體的寫法。”王戰舉是鳥蟲篆第五代非遺文化傳承人,同時也是這裏的管理者,他解釋說,鳥蟲篆是一種從象達意的表現方式,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大量使用,是伴隨著黃河文化的發展而生成的“中國絕學”。

  

 

  鳥蟲篆綜合體驗館內展銷的作品 石嫣睿 攝

  “平等街是一個聚集文化、積累文化的地方,也是一個有煙火味兒的地方。”王戰舉告訴記者,現在了解鳥蟲篆的人很少,鄭州作為鳥蟲篆文字發源地之一,將它展示在這裏是為了將傳統文化呈現給大眾、普及給更多人群。

  “親民生活”的智慧打造

  如今的平等街街道上,養老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休閑娛樂場所等配套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現代宣傳畫與民俗故事畫相得益彰;現代建築與曆史雕塑交相輝映。這些交織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美好畫面。

  

 

  平等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外景 石嫣睿 攝

  81歲的老黨員謝瑞清在平等街社區居住了50餘年,在她的記憶中,這裏過去環境衛生條件不是很好,建築外觀看起來比較破舊,現在的變化讓她覺得家門口就像花園一樣。“每一處都是景點,我現在連公園都不去了。”謝瑞清高興地說。

  除了景觀式的環境打造,智能化、便民化的群眾服務更是得到廣大居民點贊。“讓網絡多走路,讓群眾少走路。”社區工作人員說,平等街社區在改造的過程中通過“智慧+”思路,全面滲透5G智慧社區的智能化元素,為群眾打造了“智慧生活”,從過去的櫃台式接待,到如今網上代辦業務,社區成為居民“家門口的會客廳”。

  

 

  平等街社區健康驛站 石嫣睿 攝

  北京有南鑼鼓巷,成都有寬窄巷子,青島有魚山路……如今,鄭州也打造出不少屬於自己的特色街區,如懷舊風格的海灘街、浪漫溫馨的連心裏等,城市有了自己的文化符號,而平等街的文化新生,背後同樣是鄭州3600年的文化自信。(中原網記者 石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