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綠城 黃河安瀾流淌幸福
南水北調穿黃工程 王健民 圖
初秋的黃河濕地,水草豐美、波光粼粼,不時有水鳥掠過水面叼起小魚。黃昏時,夕陽的餘暉灑在水面上,水天一色,濕地被浸染得如油畫般美麗。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以來,綠城鄭州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把握機遇,推動黃河戰略落地生根,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做出示范。 鄭報全媒體記者 武建玲
堅持綠色發展 優化黃河生態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黃河生態保護是黃河流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重要的支撐。
鄭州市對沿黃區域生態保護工作進行科學謀劃,緊密結合鄭州市“西美、北靜”城市發展布局,以大氣、水、土壤環境治理為抓手,以邙嶺森林化、大堤景觀化、灘區自然化、河流清潔化為重點,通過植樹造林、廊道建設、退耕還濕、流域整治等措施,著力打造具有鮮明國家中心城市特征的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
在西部邙嶺地區,重點推進以邙嶺綠化工程、邙嶺道路綠化提升工程、邙嶺“青山”工程、特色經濟林示范工程為主要內容的邙嶺風沙源生態治理,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荒山造林和水土流失治理。
大堤生態景觀建設上,鄭州市沿黃河大堤和S312兩側高標准規劃建設沿黃生態廊道、國家黃河綠道鄭州段,實現生態保護與休閑觀光、廊道景觀與城市建設、森林體驗與文化感受相融合的“北靜”目標。
2020年11月,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這是鄭州黃河濕地首次發現白鶴。“如今,鄭州黃河濕地無序開發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和清理,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動物棲息明顯增多。”說起這些變化,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很是欣慰。
2020年,鄭州市的國、省控斷面6個穩定達到三類及以上水質,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7個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受汙染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主城區燃煤機組、全市非電燃煤鍋爐雙“清零”。
堅持底線思維 共護黃河安瀾
鄭州位於黃河中下遊分界處,黃河鄭州段是黃淮海大平原脊軸的龍頭,是“地上懸河”起始段,該段河道寬、淺、散、亂,極易引發橫河、斜河和順堤行洪,危及大堤安全,治理難度大,防守任務重,曆來是黃河下遊防洪的重中之重河段。
保障黃河長久安瀾是確保人民幸福和城市安全的首要問題,必須居安思危、久久為功。鄭州市聚焦問題、聚焦短板、聚焦重點,統籌推動黃河鄭州段防洪骨幹工程、重點項目,確保黃河鄭州段安瀾。
目前,鄭州已經啟動黃河桃花峪水庫工程對鄭州影響分析和前期研究,以全面分析黃河幹流桃花峪水庫建設對鄭州防洪、水資源等方面的影響。按照“著眼千年、全線布防、全線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示范引領”的思路,鄭州市致力於優化工程技術措施,建設高標准堤防。目前黃河大堤鄭州段加固措施研究已完成並通過專家審查。鄭州將推動研究成果應用,在防洪險工險段試點建設剛性護岸工程,不斷提升黃河安全防范能力。
為確保黃河安瀾,鄭州還謀劃了一系列重點項目:黃河下遊“十四五”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獲生態環境部批複;黃河下遊引黃涵閘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報國家發改委審批……
立足於提升黃河防洪能力,一些應急工程已經完工:實施中牟韋灘河段灘岸坍塌應急搶護工程等,以保證防洪工程的完整性;實施鄭州黃河文化公園臨河廣場護岸工程、南裹頭黃河灘岸應急防護工程,切實提高工程防禦洪水能力……
堅持節水優先 提高用水效率
鄭州是一個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1/3,不足全國的1/16。隨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加快推進,水資源短缺的制約作用將會日益明顯。
鄭州市全面實施節水行動,在全國城市中率先出台施行節水行動實施方案,大力推進政府節水精細管控、行業水效綜合提升、循環減排增量利用、節水機制改革創新、節水產業及文化培育五項重點行動,將節水融入取、供、用、耗、排全過程,協同推進全域、全業、全程、全面、全民“五維”節水。
加快推進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建設,統籌配置鄭州7個南水北調供水口門指標,擴大南水北調水受水面積,保障城市生活用水需求,實現“優水優用”。同時,優化利用南水北調退水,依托現有的5座南水北調中線退水閘向相關水系退水,提高南水北調生態補水利用效率。
加快完善以汙水處理廠為中心的中水回用管網系統,擴大再生水管網覆蓋范圍,提高中水利用率。此外,加大雨水、礦井水綜合利用力度,實現雨水、礦井水多元化利用。
優化生態環境,築牢安全堤防,提高用水效率……鄭州全面發力,著力將母親河黃河打造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