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王城遗址: 在这里,行走商都,感知早期中国
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马健图
清晨,在商都遗址公园,夕阳红葫芦丝演艺队奏响《谁不说俺家乡好》,婉转悠扬;商韵园里甩着长鞭打陀螺,声声响亮;商颂广场跳起欢快的舞蹈、健康步道上悠闲自在地踱步,美好生活在这里徜徉。
脚下,正是沉睡3600年的商代王城遗址。商都遗址公园、商韵园、商颂广场,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商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些都是“商”字开头。在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下,商代王城遗址焕发新生机,大步迈向新时代郑州新地标。
商代王城遗址几经沧海桑田。2010年以前的商代王城遗址,只是一个不足2米高的土城墙。站在土墙往下看,石棉瓦棚,油毡屋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水坑遍布,与现代化都市区格格不入。
让地下文物“钻出”地平线,让文物更加灵动鲜活,人们一直在翘首期盼!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王思俊通讯员李晓光娄璞
古都商城再获新生
郑州商代都城,是商朝建立定都之地、王朝典制开创之地、青铜时代成熟之地、中华汉字寻根之地,在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商城遗址是我国商代最早的王城遗址,规模之大在世界同时期城址中首屈一指。时代唿唤着王城复兴和提升城市质感,让城市文化立起来,让民生福祉美起来。
商代王城遗址项目,是郑州市“两带一心”文旅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载体,更是民心工程、民生工程。按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标准与要求,实施“文化+”“旅游+”战略,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塑“商都文化”,助力“古都新生”,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郑州“城市文化名片”和国际商都“城市会客厅”,唤醒沉睡的历史文化元素,树立“行走商都,感知早期中国”的文化认知,提升郑州城市文化自信,丰富城市文化元素和软实力。
商代王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项目,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分为夕阳楼片区、书院街南片区、书院街北片区、两院二期片区、塔湾老街片区和亳都东巷片区等6个片区。该项目在郑州市核心区域,拟征迁房屋涉及户数高达27000多户,常住人口近10万人。
根据市委、市政府商代王城遗址文化区征迁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管城区以“滚石上山”的毅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毅然决然挑起重担,让繁华的古都商城再获新生。
2012年,管城区坚持项目带动、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率先启动商城遗址公园项目的征迁工作。用时3个月,征拆9.5万平方米建筑,在中心城区建成占地125亩、绿化面积8万平方米的商城遗址公园。
打造高品位文化主地标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管城区围绕打造世界级黄河文明寻根圣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体验中心目的地的目标,着力做好文化遗存的具象化传播和活化展现,打造国家中心城市会客厅和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力争文旅文创融合,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整体布局中争先、出彩。
立起文化主干,唤醒城市记忆。“六街六片区”,是商代王城遗址项目的主战场,管城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在商代王城遗址2.99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突出一街一品、一区一特色,高品质打造六大风貌协同区。以高质量规划引领,统筹推进烟火味、市井味、人情味的“三味城区”,为实现“古都新生”提供有力支撑。
走在城墙的栈道上,脚下的古色古香与远处的现代建筑相映成彰。如今,商都遗址公园、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等建成开放,文物遗存“开口说话”。平等街片区打造“非遗传承品质文创街区”,顺城街、代书胡同片区打造“城墙观光、清真美食旅游街区”,“六街六片区”特色鲜明,展示郑州历史文明印记和灿烂文化。
唤醒城市历史的记忆
商代王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是保护郑州城市之根,重塑郑州城市之魂,增强郑州文化自信,提升郑州城市品位的重要举措。参与工程规划建设的郑州商都商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延辉说,按照各片区产业规划,通过推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微度假、文创产品研发、演艺产品创制、非遗文化体验、夜间经济、沉浸式体验、博物馆经济、商业文化街区、城市传统商业等大小不一的消费圈层。据了解,亳都东巷片区、书院街南片区、书院街北片区2024年底将开街迎宾,商代王城遗址项目2025年底或2026年初力争开街。
平等街,全长300米,古今交融韵味十足,成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国潮街区”,吸引市民纷纷前来打卡。这里,仅仅是商代王城遗址项目的“冰山一角”。
整个商代王城遗址项目实施,让厚重历史遗存变身新时代郑州全新地标,擦亮中国第八大古都的名片,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龙头高昂”凝聚起强劲的软实力。到那时,请您走进商代王城遗址,读懂最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