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鄭州的“綠色海綿”
中原網訊(張思沛)初夏,高柳新蟬,豔陽高照。位於鄭州東區龍湖區域的西運河公園、北龍湖濕地公園等因秀美的風光和茂盛的植被,成為了近年來市民們消夏乘涼的好去處。漫步公園,花草相伴,綠樹成蔭,好不愜意……
西運河公園:像海綿一樣“會呼吸” 回收雨水進行灌溉
“景色別致的西運河公園,不僅是市民喜愛的休閑打卡地,它還是體驗節約用水的科教基地。”鄭東新區負責西運河公園綠化的工作人員譚宏領說,運河公園利用海綿城市理念,成為海綿城市的示范工程,通過雨水回收、利用系統、調蓄水池—PP蓄水模塊、透水鋪裝、生態集水溝、下凹式綠地等措施回收雨水進行灌溉,在各各方面都有效利用水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西運河公園作為環龍湖重要的運動主題公園,除常規的各類綜合性標准運動場地及設施外,還著重為青少年提供豐富的運動及嬉戲空間。當記者走進公園內,看到不少市民在林蔭下納涼,還有孩童在場地內撒歡兒奔跑。
譚宏領說:“咱們腳下的這個道路都鋪裝了透水材料,利用生態集水溝、下凹式綠地等措施,滯留雨水,雨量較大時彙入雨水收集池,多餘雨水就會通過滲透管材連接至雨水收集池,待綠地幹旱缺水時再用來灌溉。”
據了解,西運河公園結合現狀地貌,優化豐富豎向設計,設置窪地,在滯留雨水、減少地表徑流的同時營造雨水花園。公園內部主園路和濱水園路以透水混凝土和陶瓷透水磚等透水路面為主材。其中雨水調蓄池和蓄水淨化等裝置在內的雨水回用系統,使場地內的雨水得以資源化儲存,並進行淨化處理。
西運河公園節水設施的另一大亮點是裝置了智能噴灌試點,土壤中加入濕度測試儀,根據土壤濕度適時澆水、適量澆水。並根據不同植物的習性設置不同的噴灌點位。
北龍湖濕地公園:淨水又節水 增強“綠肺”功能
五月的北龍湖濕地公園,別有一番味道,荷塘上面,彌望著田田的葉子。葉子間,零星地點綴著白花,縷縷荷香,沁人心脾。
站在龍湖岸邊放眼望去,陽光照在明鏡般的湖面,宛如一幅油畫。北湖濕地公園作為鄭州市區最大的人工濕地,以其豐富的植物種類營造出具有高品質的濕地生態環境。通過水生態系統的構建,運用了包含雨水管理、綠色交通、生態群落營造等技術在內的低碳節能設計。
“在雨水收集方面,采用透水材料作為鋪裝材料主體,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滲透能力,完成對場地地表徑流的自我處理。通過覆蓋率70%的沉水植物,在形成四季常綠、層次豐富的 ‘水下森林’的同時,對由龍湖水引入的濕地水質進行淨化,創造水清氣淨的生態環境。雨水收集及其水資源的淨化處理,形成深水、淺水、沼澤、陸地景觀為一體的濕地生態系統。”譚宏領說。
除了采用透水路面,北龍湖濕地公園還增加微噴帶澆水區域,對原有軟管灌溉區域進行改造,全部改為微噴帶澆水。軟管澆水水量大,水未來得及滲透便會流失一大部分,改成微噴後,水滴緩慢進入土層,會大大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減少用水。
據了解,鄭州在大力推進城市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建設,充分利用水保工程、自然窪地、人工濕地等積蓄利用雨水。近年來完工或在建的西運河雨水花園、龍湖濕地公園、蓮湖公園均廣泛采用節水技術,成為生態節水工程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