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鄭”起航 再出發更出彩

圖片新聞郑州之窗2022-01-07 09:25:19

新征程“鄭”起航 再出發更出彩

 

 

“雙創活動周”期間的雙創街區

 

 

機器人集體舞表演

 

 

鄭州輕大產業技術研究院依托高校優勢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

 

 

鄭州龍子湖智慧島

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紅 文 馬健 周甬 李新華 圖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加快民生事業發展……省兩會正在進行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諸多發展“關鍵詞”,對全省發展進行了科學謀劃,也為鄭州未來繪就目標明晰的發展藍圖。

站在新起點,迎向新發展,鄭州將緊盯目標,抓住關鍵,以科學的態度、務實的作風、紮實的工作,努力把目標變為結果,把藍圖變為現實。

關鍵詞 高質量發展

【鄭州實踐】 初心彌堅 繼往開來

面向未來,鄭州要胸懷“兩個大局”,站位“國之大者”,按照省委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提質進位、在中原出彩中出重彩、在河南崛起中成高峰的要求,強化使命擔當,奮力砥礪前行。今後,鄭州要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經濟首位度、發展協調性、城市承載力持續增強,力爭到202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3%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萬家,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達到40%以上,人才總量達到300萬以上,進出口總額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基本形成國家創新高地、先進制造業高地、開放高地、人才高地。

關鍵詞 創新驅動

【鄭州實踐】 聚焦聚力科技創新 加快以人才為核心的創新要素集聚發展

要打造高水平的科創平台。以自創區為引領,以中原科技城為帶動,沿黃河生態走廊,將智能傳感穀、金水科教園區、智慧島、鯤鵬小鎮串聯起來打造沿黃科創帶,加快構建“一帶引領、四區支撐、多點聯動”的科技創新布局,打造科技人才高度集聚、創新要素高度整合、科創活動高度活躍的國家創新高地。

要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用好河南省人才創新創業試驗區政策,完善人才“一件‘事’”,打造適應高層次人才需要的公共服務、科創場景,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推廣“十萬碼農”培養模式,加快構建以高端人才為引領、以應用型技術人才為骨幹、以大批量技能型人才為基礎的人力資源結構,讓高素質勞動力優勢成為鄭州發展的一張“王牌”。

要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支持國家超算鄭州中心、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嵩山實驗室、種業實驗室、黃河實驗室等創新平台發展。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孵化能力的科技型龍頭企業,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讓創新主體蓬勃發展。

關鍵詞 現代產業體系

【鄭州實踐】 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全市“一號”產業來打造,圍繞智能終端的研發與制造補鏈延鏈,形成產業集群、壯大產業規模,在全球確立優勢地位;加快推進汽車、裝備制造、現代食品、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打造全國重要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網絡信息安全等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北鬥應用、量子信息、基因技術、區塊鏈、氫能源等未來產業,大力培育、增強促進鄭州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發揮現代服務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重要作用。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發展。加快以多層次資本市場培育為重點的現代金融業發展,建成服務全省及周邊地區的金融中心。構建“商業中心+特色商業街區+社區商業”的商業體系,培育新型商貿業態,打造國際商都。

積極發展科技型、服務型、示范型、生態型農業。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建設全國重要的農業科創中心,不斷提升糧食加工、流通、科研能力,積極構建一二三產業融合、富有郊區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構建以通信網絡為基礎、以數據和計算設施為核心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抓好企業上雲工作,建設“工業大腦”,以數字化賦能帶動企業組織體系創新、生產工藝創新、營銷模式創新。積極培育引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打造數字產業方陣,力爭5年內數字經濟占比達到40%以上。

關鍵詞 改革開放

【鄭州實踐】加快融入雙循環 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

鞏固擴大樞紐優勢。完善國際航空運輸網、“米”字形高鐵網和軌道交通網,加快機場三期、高鐵南站、小李莊客運站、薛店鐵路物流基地、通航產業示范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拓展內河航運,做強航空引領、鐵路支撐、公路配套、水路補充的國際綜合性樞紐運輸體系。

完善提升開放體系。深化鄭州至盧森堡雙樞紐戰略合作,不斷拓展“空中絲綢之路”航線覆蓋和貿易通道,暢通連接全球主要經濟體的空中經濟廊道。推動“陸上絲綢之路”提質擴量,加快鄭州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和國際陸港第二節點建設,推進點對點運輸向樞紐對樞紐的深度合作轉變。推進“網上絲綢之路”創新突破,探索“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運營模式。拓展海鐵聯運班列線路,推動國際陸港體系共建共享,深度融入“海上絲綢之路”。

加快培育樞紐經濟。依托“四條絲路”,完善口岸體系,圍繞運輸鏈布局交易鏈、服務鏈、產業鏈,大力引進國內外頭部航空、物流、貨代、貿易企業,加強本土物流龍頭企業培育,打造立足中原、輻射全國、通達全球的國際物流中心,帶動形成國際商品消費中心、貿易中心、交易結算中心,以貿易集聚帶動流通擴量。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適應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新機制。以數字化改革帶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圍繞“一件‘事’”“一網通辦、一次辦成”,完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全面實現“不見面”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就近可辦、鄭州大都市圈全域聯辦。加快“一‘事件’”“一網統管”改革,完善部門權力清單、責任清單,通過“大數據+網格化”,形成市、區、街道、社區網格上下貫通、線上線下聯動、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有效監管的城市管理治理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壓縮審批事項,強化政務服務標准化建設,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建立健全“萬人助萬企”長效機制,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確保營商環境進入全國城市第一方陣。

以公平公正為核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依法保護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本地企業和外地企業合法權益。

關鍵詞 國家中心城市

【鄭州實踐】轉變城市發展方式 建設高品質現代化都市

創新城市發展理念。堅持集約化、緊湊型發展方向,堅持規劃引領、設計先行,堅持產城融合,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實現共建、共享、共治。

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把握“東強、南動、西美、北靜、中優、外聯”的內涵要求,突出產業帶動、多點支撐、“三生”融合、結構協調,集中打造32個核心板塊,帶動各城市片區有序開發、提升品質。

深化城市更新行動。樹立現代眼光,傳承曆史文脈,豐富時尚元素,統籌形態品質與人文品質,以“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為載體,推進城市形態更新、功能更新、業態更新。

加快韌性城市建設。著眼特大城市發展安全,強化前瞻布局、剛性執行,提高各類設施安全標准,建立供水、供電、能源、交通、地下空間等安全防控體系,加快建設海綿城市。加快“軌道上的都市”建設,建設K2軌道快線,布局5G等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培育以制造業為主體的縣域經濟體系,完善“一縣一省級開發區”布局。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序銜接,突出產業振興,分批實施精品村、示范村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大力推動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積極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促進城鄉之間要素良性互動、合理流轉、協調發展。

關鍵詞 生態環境

【鄭州實踐】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建設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

落實“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持續加大以治氣、治水、治土、治廢“四治”為重點的環境汙染系統治理,管住管好重點汙染源,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加快節水型城市建設,深化實施“四水同治”,抓好南水北調觀音寺調蓄、黃河剛性護岸、金水河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著力構建特大城市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防控和綜合治理,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統籌抓好固廢治理,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建立沿黃生態保護常態化機制,鞏固“四亂”治理成果,系統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高標准建設沿黃生態廊道。

實施“碳達峰、碳中和”。堅持減汙降碳協同發展,完善“畝均論英雄”等調控機制,倒逼“兩高”企業出清,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爭取外電入鄭,大力推進清潔能源替代。優化鐵路貨運站、繞城幹線公路和物流基地布局,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城轉外,減少運輸汙染。加強綠色技術推廣,加快低碳、零碳、負碳技術轉化,創新降碳運用場景,發展綠色經濟,倡導綠色生活。

保障“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完善以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健全生態安全監控體系和聯防聯控機制,落實好河(湖)長制、林長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進排汙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市場化交易。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績效評價體系,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監督執法,建立懲戒汙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的行政、司法銜接機制。

關鍵詞 民生事業

【鄭州實踐】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完善共同富裕的制度架構。把培育發展市場主體、以創業帶就業作為重要抓手,強化創業引導,以財產性、經營性收入提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以社會充分就業穩定群眾收入、減少低收入群體。完善社會保障、最低工資收入等制度,強化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大力發展慈善事業,加快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制度體系,加快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

高質量建設“美好教育”。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完善以公辦園為主體、以普惠園為依托的學前教育體系。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增加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全面消除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推進普通高中優質化、特色化、多樣化發展,完成20所高中階段學校外遷,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示范性高中品牌。以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抓好特色學科建設,引進一流高校,實現高等教育提質發展。

加快建進“健康鄭州”。推進政府主導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健全緊密型醫聯(共)體,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加快構建與特大城市相適應的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保障體系。加快建設學科特色突出的區域性醫療中心,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和中醫藥產業發展。積極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市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紮實做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工作,健全靈活就業人員社保制度。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商業醫療保險。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合法權益。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完善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解決好“一老一小一青壯”問題。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以居家養老為主體、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康養相結合,合理有序布局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完善覆蓋全市的智慧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組織實施好三孩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實施積極的創業就業政策,讓廣大青壯年勞動力充分就業、穩定就業、成長有路徑、價值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