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風起,文化大省河南“破圈”
邁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移步換景,縱覽數千年風流。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焱 圖
總投資60億元、曆時四年打造的戲劇聚落群“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在芒種時節開城迎客。以厚重的黃河文明為創作根基,以最新潮的沉浸式戲劇藝術為手法,這座特別的“幻城”通過講述土地、糧食、傳承的故事,指引今天的人們觸摸中原大地的文明脈絡。
從“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未開先熱到現象級的博物館文創“考古盲盒”,從圈粉無數的《唐宮夜宴》到真人複原演繹龍門石窟《帝後禮佛圖》……河南,頻頻因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而成為熱門話題。古老的曆史遺存,仿佛穿越時光隧道,激起奇妙的回響。
為什么是河南?
河南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繪就了光輝燦爛的文明畫卷。如今,傳統與現代融合,讓優秀傳統文化一次次圈粉。從自醒到自信,文化大省河南的“破圈之路”,正逢其時。
挖掘文化遺存延展力
北魏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近侍宮女的前導簇擁下,緩緩行進;相向而來的文昭皇後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在眾宮女簇擁下迎風徐行……古老洞窟裏雕刻的人物如活了一般,穿越1500年,來到人們眼前。
近日,一段真人演繹龍門石窟石刻藝術精品《帝後禮佛圖》的視頻讓億萬觀眾大呼過癮。不少人點贊:這才是國寶的正確打開方式。
作為文化大省,近年來河南不斷創新表達,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讓傳統文化、曆史遺存全面融入當代人的生活。“真人版《帝後禮佛圖》出圈,通過對國寶複原,展現千年前的盛景,這是曆史遺存時尚表達的一個典型范例,讓曆史通過現代舞台更好地與人們的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這場秀,秀的不僅僅是服飾、妝容和儀式,更是五千年延綿不斷的厚重曆史。”洛陽自媒體人王曉鴿說。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的浩瀚曆史長河中,文物遺存就是文明的見證,然而方寸之間,文物的延展力卻非常有限,守著一流的文化,就要努力進行一流的表達。”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要在對曆史尊重和弘揚的基礎上,真正放下包袱和年輕人進行交流對話。
事實上,河南各地正在通過各種創新手段,激活文化遺存活力。河南博物院將館內珍寶打造為“考古盲盒”,還附贈考古鑽探工具“洛陽鏟”風靡一時;古都開封清明上河園讓人“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洛陽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正在成為當地文化新地標……
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說:“無論是此前走紅的《唐宮夜宴》,還是經久不衰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或是真人版《帝後禮佛圖》,這一波波源自河南的傳統文化熱現象都在說明,深刻認識曆史遺存的內在價值,生動表達它們的獨特魅力,就能成為國風國潮。”
重拾“衣禮”背後的文化自信
越羅衫袂迎春風,玉刻麒麟腰帶紅。每逢節假日,都會有眾多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穿梭在河南修武縣雲台古鎮市集的人群中,廣袖飄飄,衣袂搖搖。
這樣的場景,修武縣漢服文化傳播志願者李思思兩年前還不敢想象。自2020年8月,修武縣舉辦第一屆“永不落幕的漢服節”至今,已經連續推出三季,前後超過30萬“Z世代”青年慕名而至,全網曝光量突破2.6億次。
“很難想象,人們印象中這么傳統的文化,在年輕人當中竟是如此流行。”李思思說,剛剛在修武結束的第一屆漢服博覽會吸引了260萬人次在線觀看。
22歲的漢服愛好者宋夢迪是修武的常客。與很多漢服愛好者一樣,宋夢迪也是始於顏值,忠於內涵。“一開始只是單純地覺得漢服好看,後來開始逛博物館查資料,了解不同時期漢服的形制和當時的文化、經濟發展,也了解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服飾本身的美,更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宋夢迪說。
從“小眾”到“出圈”,漢服實現華麗轉身。“漢服不僅是生活的裝扮,更是年輕人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服飾文化、禮儀文化,展現文化自信的具體化表達。”郭鵬說,漢服文化,早已超越美學、藝術、禮儀、制度等形式文化的范疇,凝聚了華夏民族的精神與姿態。
一個項目承載的文化情懷
上百畝將熟的麥田,長長的黃色夯土牆,還有56個棋盤格局的建築空間,每個空間分別上演著中原大地曾發生過的喜怒哀樂。當雙腳邁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就好像在時空碎片中移步換景,縱覽數千年風流。
“我們的祖先那么牛,我們不能慫!”河南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用這樣一句質樸的話解釋自己的文化情懷。在他看來,先人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要從文化遺存和先人智慧中汲取力量,並且把數千年前的東西找回來,讓它重新發光。“一想到這兒,自信就油然而生。”
近年來,河南建業集團的一批文化旅遊作品相繼落成。禹州神垕古鎮經過保護性開發,重現這座因鈞瓷而興的古鎮之古樸而鮮活的風貌;立足宋文化的開封七盛角,已成為集娛樂休閑、文化體驗為一體的熱門文化休閑街區;以發掘、光大傳統名吃為使命的建業大食堂,正逐步向“中原傳統美食民俗文化體驗地”的目標靠近。如今,又有了大手筆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
從投資的角度講,“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誕生似乎很難被理解。有人估算,收回成本需要150年。胡葆森算的卻不是經濟賬,他認為,正謀求崛起的河南,需要一個文化殿堂級的作品,來承載中原人的追求與夢想,演繹華夏文明發祥地的苦難與輝煌,而自己有責任也有能力。
“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導演、中國實景演出開創者之一王潮歌反複提起充滿戲劇化的一個場景,兩人第一次會面只有短短幾分鍾,卻順利達成了合作意向。“我為家鄉做點事情,你助點力行不行?”“行。”“他做文化出於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我能怎么表態?當然是尊重。”王潮歌說。
河南省社科院曆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河南省黃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張新斌認為,以長安—洛陽—開封為東西軸線的中國大古都“黃河時代”,是中國重要的文化底色構成。“在這種深厚的底蘊影響下,文化的力量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勃發。”張新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