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鄭州 “引力”十足
鄭州宜居的生態環境,大大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感
鄭報全媒體記者 侯愛敏 張倩 李娜 徐綱領 文 馬健 圖
伴隨全國各地“七人普”數據發布,鄭州的常住人口數量、人口增長量在全國所處位置逐漸清晰。市統計局昨日發布的統計信息顯示:鄭州1260.1萬人的常住人口量,躍居全國城市第10位、中部地區第一。人口數量全國排位比2010年“六人普”前移11位;十年人口增長量,居全國城市第5位。
吸納人口加速湧入,人口數量和增長量在全國排名快速晉位,鄭州魅力何在?秘訣是什么?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河南)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喻新安,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鄭州強大的人口吸納力,是區域經濟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核心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的規律使然,其次是一系列國家戰略相繼落地鄭州的政策導向助力,當然還離不開城市自身持續提升的綜合競爭力優勢。
良好產業基礎提供強大支撐
近年來,鄭州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強大的產業基礎成為人口吸納力的重要支撐。
“十三五”時期,鄭州大力實施“制造強市”戰略,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近1.6萬億元,完成工業投資超過4800億元,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鄭州積極踐行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鄭州中鐵裝備集團時提出的“三個轉變”重要論述,著力推進全市產業轉型升級,確立了工業七大主導產業和服務業七大支柱產業,以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都市生態農業和數字經濟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智能手機、宇通客車、中鐵盾構等一批鄭州創造、鄭州品牌快步走向世界,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高端。
記者從市工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擁有全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8個。202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3145.7億元,增長5.8%;工業企業達到1.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84家,百億級企業13家。堅持打造電子信息“一號”產業,積極培育汽車及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現代食品制造、鋁加工制品、生物醫藥等工業主導產業。2020年,六大工業主導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81.9%,比2019年提高4.6個百分點。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現代食品、鋁加工、新型材料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隨著中原科技城建設全面啟動,目前全市有高新技術企業2900家左右,全省占比45%以上。登記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486家,占全省登記入庫企業總數的50%。
樞紐+開放優勢吸引人口加速流入
空鐵複合、海陸通達。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路”共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開放的優勢,讓鄭州的人口聚集能力越發強大。
今年一季度,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49.5%,貨運同比增長85%,客貨運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打上“飛的”快速飛往世界各地,吸引越來越多的貨流在鄭集聚,運輸業、倉儲業等上下遊相關服務產業迅速發展,吸納就業人數多越來越多,城市的韌性和活力不斷彰顯。
2020年,鄭州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140.67萬人次,全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流量”指標背後折射的是鄭州機場與日俱增的競爭力。2020年鄭州機場新增15個國內通航點,新引進桂林航空、烏魯木齊航空、江西航空設立鄭州運營基地,機場過夜客機達55架,再創曆史新高。
“空中絲路”越飛越廣,“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通達,鄭州“國際朋友圈”越來越大。
目前,中歐班列(鄭州)集疏網絡覆蓋30多個國家13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夥伴超6000家,構建了河南連通歐洲、中亞和東盟及亞太(日韓等)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成為國內中部地區制造業輸出、亞歐商品輸入的黃金幹線。
物暢其流、人悅其行。對一座城市而言,人無疑是最核心的經濟要素。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鄭州因高鐵的發展“人氣”倍增。
今年央視春晚讓“鄭州東站”火了。不少網友專門前往鄭州東站打卡。從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至今,以鄭州為中心的 “米”字形高鐵網已經開通運營京廣、鄭徐、鄭渝、鄭阜、商合杭、鄭太鐵路。“米”最後的一撇——鄭濟鐵路鄭濮(陽)段目前正在火熱建設中。
海外留學回國的趙女士,選擇在鄭州創業安家。“我是成都人,從海外回國後,我選擇把鄭州作為我工作的主戰場。”趙女士說,做出這個選擇,一是鄭州國際航空貨運的快速發展,十分契合自己的創業項目,二是鄭州高鐵十分便捷,鄭州成都兩地之間“切換”十分方便。
相關專家表示,四通八達的高鐵網,可以快速聚集起旺盛的“人氣”“商氣”,鄭州在中部崛起中,將成為最活躍的區塊之一。
高含金量人才引進政策功不可沒
超強人口吸納力的背後,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人才引進政策功不可沒。
從2015年實施的“1125聚才計劃”,到2017年的“智彙鄭州”人才工程,從2020年實施的“黃河人才計劃”,到2021年鄭州系列人才政策實施暨人才工作“一件事”上線……一攬子不斷升級、更為精准的人才政策,為天下英才拋去誠意滿滿的橄欖枝。
2015年5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啟動實施了“智彙鄭州·1125聚才計劃”。按照計劃,將用5年左右時間,重點引進1000名掌握核心技術資源、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領軍人才和高層次創新創業緊缺人才;100個領軍型科技創新創業團隊;培養200名具有國際化視野和持續創新能力,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業企業家;彙聚50名以上“兩院”院士等國內頂尖專家型人才。配套出台的“1+7”政策體系,內容涵蓋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專項資金管理等7大方面,是我市曆史上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最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
2017年11月23日,“智彙鄭州”人才工程“1+N”政策體系正式發布。首批同步出台了22個配套政策,全面建立人才服務綠色通道,在居留簽證、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服務,解決人才的後顧之憂,真正打造“人才之家”。
2020年9月15日,《關於實施“黃河人才計劃”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的意見》在中原科技城政策發布會現場面世。這是我市結合自身實際,旨在針對人才痛點、打通政策堵點推出的“3.0版”鄭州人才新政。這一政策更為精准,在住房補貼方面,針對不同類別人才給予相應的住房補貼或免租住房,最高補貼達300萬元。
2021年4月,我市的人才政策進一步升級細化,聚焦“海內外高端人才、科技領軍人才、產業骨幹人才、青年人才、名醫名師名家”五大群體,子女上學、醫療保健、住房保障等家庭“瑣事”悉數涵蓋。發布會以“一城、一策、一事”為關鍵詞,勾勒出“山河祖國、風華‘鄭’茂”招才引智的宏圖勝景,掀開了營造生態、平台引領求賢納才的新篇章。
有溫度的城市吸引八方來客
辦事是否方便,居住是否愜意,點滴小事折射的是城市人性化的溫度,更是一個城市人口吸引力的軟支撐。去年,有溫度的鄭州獲評“2020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教育幸福度、醫療健康幸福度、安全幸福度、交通幸福度等指標排名領先。頒獎現場,有機遇、有舞台、有大愛的鄭州,向全國城市分享自己的幸福密碼。
近幾年,我市持續發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小微企業“11000”極簡辦電模式、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模式等經驗做法得到全國複制推廣,成功晉級全球營商環境友好城市100強,進入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20強,形成了在全國晉位升級的良好態勢。
良好態勢的背後,是全市上下對表“世行標准”、對表“用戶體驗”、對表“法治城市”、對表“數字政府”, 找短板、下猛藥的實在功夫。
通過“四端融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體系,實現“一件事”“一次辦”“掌上辦”“隨時辦”“刷臉辦”,打造了政務服務“鄭州樣板”,成為全國場景應用最多的數字化運營城市。
按照“1+X”模式打造商事登記“一件事”,創新形成“一站式”統一聯辦、“套餐式”自主選辦服務模式,實現80%的市場主體准入即准營,至2020年底全市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37萬戶。
2020年減稅費196.8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比重為15.6%,占全省減稅降費總額的1/4;實施中小微企業承租行政事業單位房屋租金“兩免三減半”,減免房租3860萬元。
日前國家發改委在蘇州召開的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傳出消息,與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相比較,鄭州2020年營商環境便利度綜合得分提升20分以上,營商便利度排名百分位提升了30個點以上,達到這一提升幅度的,全國僅有青島、鄭州、重慶三個城市。
希望的熱土可盡情描繪未來
常住人口的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潛力,成為吸引人口集聚的根本原因。
伴隨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鄭州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未來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將扮演的角色,被一致看好。
為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鄭州正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工程。“1+4”鄭州都市圈加快建設,鄭州對開封、許昌、新鄉、焦作的影響作用在顯著增強。龍頭已經高高仰起,鄭州的帶動輻射作用越來越突出。
自貿區鄭州片區、自主創新示范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數據綜試區、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家中心城市,一系列國家戰略疊加,讓鄭州釋放出空前的利好效應,城市發展“勢”能大好,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速集聚,搶抓鄭州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人們紛至遝來,希望在這裏完成夢想、實現人生抱負。
這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熱土,可盡情描繪未來。她的明天,寫滿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