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小王”成长记
孙志刚 通讯员 时艺苑 文/图
随着有序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郑州这座因疫情暂缓的城市逐渐恢复了以往的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疫情是成长的最好教材,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从未能够置身事外。中原西路街道办事处“95后”小王(如图),也在这场疫情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小王叫王昕怡,在上一场疫情中,曾是一名从武汉放假回家的大学生。“刚回来我如实上报行程,自觉居家等待社区上门监测体温,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王昕怡提到当初对社区防疫的认知只有这些。但这个过程,却埋下了她扎根社区的“种子”。
去年,王昕怡如愿到了中原西路街道办事处,迅速实现了从“配合者”到“守护者”的角色转换:卡口值守、核酸筛查、流调信息排查、封控区物资保障,时空转换,紧张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场。今年1月,在中原万达小区东院封控区,王昕怡每天早上6点到社区换上防护服与医护人员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核酸,连续16天承担每天132人的信息录入工作、解释政策、更新台账、居家隔离管理、处理突发情况、调解邻里关系、安抚群众情绪等,也应对疫情对自己内心极限的考验。
王昕怡23岁生日那天,虽然和父母同住一个屋檐下却没有见面。早上5点半,从家里出发到社区准备上门做核酸,上午统计分包楼栋单元的居民体温信息,下午挨家挨户上门发中药收集最新的人员信息,一个单元120户居民,发完已经很晚。忙完后,用泡面当作长寿面给自己生日一个“仪式感”,午夜12点看着天上的月亮默念:“你好,我的23岁。”第二天一大早,继续穿上防护服,投入到工作中。王昕怡也曾因为千头万绪的防疫工作而崩溃大哭过。如今,平静又坚韧,游刃有余地面对每一件棘手的困难。“这是我在防疫中的成长过程。”王昕怡说。
投入疫情防控的日子,王昕怡从“一只手”到“多面手”。在办事处工作的半年,经历了封控区的挑战、掌握了常态化防控的流程,从封控区的独当一面到厘清核酸筛查、免疫系统构建、群防群控之间的脉络,个人素质在不断完善提升。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使命,义无反顾、勇于担当、投身实践,我们在成长。”王昕怡说。